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72355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志,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履A危机B悔之C何及D与其悔之E而无及F孰若G辞之H而不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淮次第擢用之”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两句中的“次第”含义相同。
C.“属万里为之记”与“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和贬斥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永叔,庐陵人。四岁而,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擢甲科。庆历三年,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岁而                            孤:幼时丧父
B.谏院                                知:掌管
C.太子太师                         赠:赠予
D.自《五代史记》               撰:写作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安石所诋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3.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B.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C.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D.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本名以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关的名字,对他人称字以示礼貌尊重。
B.贡举,古时选拔官员的制度,始创于隋,确立于唐,明清时泛指科举考试。
C.致仕,指古代官员退休,另外还有致事、致政等说法,均指官员辞去官职。
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A.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用来自我排遣的事,他就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B.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用来自我排遣的事,他趁机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C.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人供自己派遣,他趁机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D.刚被贬到夷陵县时,没有什么人供自己派遣,他就取出旧日的案卷反复阅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自幼聪颖,刻苦读书。幼年时期家中贫困,以至于他用荻草在地上学习写字;书读过便能背诵。
B.欧阳修耿直敢谏,深得信任。为支持改革,他多次上书仁宗;他因论事切直被人仇视,却受到皇帝褒奖。
C.欧阳修不惧流俗,改革考风。他主持贡举时,不录取写新奇怪异“太学体”的读书人,使考场文风大变。
D.欧阳修心系百姓,为政宽简。他以放纵、不做苛急之事为宽,以粗略处事、不扰民为简,使百姓感到便利。
2020-12-09更新 | 2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出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于宰相李昉曰:“ 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出为从事,事免            因击沛公于
B.太宗                    夙遭
C.重《太祖宝录》尔       此地有茂林
D.与人交,好面誉背       举世之而不加沮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
D.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个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2022-01-04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廷璋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即位,追册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愿推恩其父洪裕。即令召洪裕赴阙,以老病辞,就拜金紫光禄大夫、真定少尹。

世宗自澶渊还,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世宗征刘崇,以为建雄军节度。在镇数年,颇有惠爱。前后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获刺史、军校数十人。并人弃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砦。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追北数十里,斩首千余级,获器甲万计。奏至,世宗喜曰:“吾舅真能御寇。”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开宝四年,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卷十四》,有删减)


[注]①周祖,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②世宗,指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B.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C.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D.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或供长辈称呼。
B.京,也称京师,指国家的首都。后周的首都设在开封,也被称为“东京”。
C.崩,本指山倒塌,也常常称作“山陵崩”,古时常常用来比喻帝王或皇后死。
D.开宝,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有识人的眼光。后周太祖郭威看上了他寡居的姐姐,想与她结为夫妻,却遭到了拒绝,但杨廷璋却看出了郭威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力主姐姐与郭威成就婚事。
B.杨廷璋对父亲十分孝顺。后周太祖郭威即位之后,要提拔杨廷璋做官,但他坚决推辞,不去上任,而请父亲来京城任职,最终他父亲做到了较高的官位。
C.杨廷璋有军事才干。多次率后周军队深入敌境,攻克了敌方不少的营寨,俘获了--批敌军;在抵御并人进攻的战斗中,实行里应外合的军事策略,重创了并人。
D.杨廷璋为政有方,颇有政绩。宋朝建立后,他的功绩得到了官吏和百姓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他的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
(2)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
2021-07-10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