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 《新序》(《战国策》整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18435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伯之时,有士曰长儿子鱼,绝知伯而去之。三年,将东之越,而道闻知伯之见杀也。曰:“还车反,吾将死之。”御曰:“夫子绝知伯而去之三年矣,今反死之,是绝属无别也。”长儿子鱼曰:“不然。吾闻仁者无余爱,忠臣无余禄。吾闻知伯之死而动吾心,余禄之加于我者,至今尚存。吾将往依之。”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远使未还。狄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与禄位者,鹤也;所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狄人追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弘演至,呼天而,尽哀而止。齐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无道,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救卫于楚丘。

芋尹文者,荆之欧鹿彘者也。司马子期猎于云梦载旗旗长拖地芋尹文拔剑齐诸较而断之。贰车抽弓,援矢于筩,引而未发也。司马子期伏轼而问曰:“吾有罪于夫子乎?”对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王者之旗拽于地,国君之旗齐于轸,大夫之旗齐于较。今子荆国有名大夫,灭三等,文之断也,不亦可乎?”子期悦,载之王所。王曰:“吾闻有断子之旗者,其人安在?吾将杀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悦,使文为江南令,而大治。

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家,宜止之,请为兄弟!”卞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

(节选自刘向《新序·义勇》)


【注】①长儿子鱼:人名,曾为知伯的门客。②鹤:卫懿公好鹤,给鹤以卿的地位和食禄。③欧:驱赶。④筩:同“筒”,指箭囊。⑤塞责:抵偿过失,抵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司马子期猎于云梦载旗旗长拖地芋尹文拔剑齐较而断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名词,车夫,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的“御”意思不同。
B.号,动词,大声哭喊,与“号为张楚”(《陈涉世家》)的“号”意思不同。
C.而,转折连词,但是,与“小学而大遗”(《师说》)的“而”用法相同。
D.归,名词,归宿,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的“归”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儿子鱼是一位士人,他坚守有仁德的人要回报别人对他的恩德,忠臣要回报国君给他的俸禄,所以听到知伯被杀后要为知伯而死。
B.卫懿公昏庸无道,把禄位赏赐给鹤,把钱财给予宫人,所以当别国攻打卫国时百姓不为他打仗,最终他被狄人追赶到荥泽杀死。
C.司马子期和芋尹文一起乘车到王宫后,楚王想要杀死断司马子期车旗之人,后来听完司马子期的讲述后,十分高兴地任命芋尹文为江南令。
D.当卞庄子再次要冲入敌阵时,将军想与他结拜为兄弟,卞庄子拒绝了将军,认为有节操的人不会依靠与将军结拜的行为苟且偷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东之越,而道闻知伯之见杀也。
2)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5.芋尹文为什么砍断司马子期车上的旗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敦。”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误,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足下,古代下级称谓上级,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020-01-03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钱财,这里犹言“条件”。三资者备,指上文所言的广地、富民、博德三者齐备。
B.九鼎,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视为国宝,是古代国家政权的象征。
C.“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中“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用法和意义相同。
D.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惠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继之双方互陈观点。最后以定蜀的结果对双方看法的高下作了最后的裁定。
B.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然而朝政却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就像驱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
C.张仪正面论证伐韩之利后,再从反面论证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长,荒远贫瘠。胜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为利”。无名无利,且“敝兵劳众”,其弊大矣。并认为伐蜀将会毁了王业。
D.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出兵进攻蜀国。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2)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2023-01-16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
B.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
C.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
D.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者,必径于赵”与“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张衡传》)两句中“径”字含义不同。
B.“奚以遽言叱也?”与“彼且奚适也?”(《逍遥游》)两句中“奚”字含义相同。
C.“令库具车”与“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两句中“具”字含义不同。
D.卿,古代高官名、爵位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卿还表示对人的尊敬、亲热称呼,可用于君对臣、长辈对晚辈、朋友之间,以及夫妻情人之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了“广河间”,先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大臣,用了三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来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却遭到了他的拒绝,这使文信侯非常恼火。
B.甘罗毛遂自荐去说服张唐,结果遭到了文信侯的呵斥,因为文信侯不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能办到。
C.甘罗善于言辞,在劝说张唐时,他层层对比,步步推进,阐明危害,最终让对方听从了自己的建议。
D.在赵王割让五座城邑给文信侯之后,赵国在秦国的默许之下攻打燕国,取得了非常大的利益,并将得到的部分土地送给了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
(2)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023-05-23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