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21843773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王晋卿画后   

苏轼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题秋江待渡图

钱选

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澈一天秋。

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前两句以虎的威猛和雄姿展示出画面的气势,又以水中之龙打比方,富有雄奇之美。
B.苏诗尾句虚写“云峰”“几重”,大胆的想象引人进入遐思之中,表现了画家的隐逸之趣。
C.钱诗运用白描手法着意形容秋江清幽、空阔之美,将美的画境巧妙地转化成优美的诗境。
D.钱诗尾句着一“久”字,表现了“待渡”之人等待时间之长,此情此景,引发读者遐想。
2.两首诗都是题画诗,分别是如何富有层次地描绘画中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题画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苏轼

润州     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赈济灾民暂时离开杭州来到润州,本词是苏轼假借妻子之口所写。。②姮娥:即嫦娥,亦代指月。
(1)请赏析“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一句。
(2)上阕将“飞雪”与“杨花”互拟,有什么好处?
2017-11-18更新 | 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

苏轼

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⑺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注】文长老即蜀僧文及,诗人同乡,在永乐本觉寺讲道。苏轼通判杭州时三次过访他,题此诗时是第二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作者夜至永乐,得知文长老卧病消息,不顾辛劳特意前往探视。
B.颔联先感慨时光流逝,再回到现实,说文及所幸未死,他们才得以重温旧情。
C.颈联上句说他们之间友情深厚,并不是因为同怀乡土,而是由于情投意合。
D.颈联下句是对文长老的慰藉,虽卧病退院,不能开堂讲道,但其道更受尊重。
2.尾联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05-22更新 | 20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贾讷倅眉

苏轼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注】①倅眉:任眉州副知州。②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坟墓皆在此山。③便与甘棠同不剪:周代召伯下乡,在一棠树下憩息,并在树下决狱政事,后来这棵树便被当地人民保存、爱护,纪念召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埋葬亡人的地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贾讷将去之地便是自己的故乡。
B.颔联中“为君开”颇有“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蕴,均表现对来客的热情欢迎。
C.颈联运用比喻修辞,风雨大作下的青松如龙蛇舞动,更显示出非凡的气势。
D.诗人借用召伯的典故祝福贾讷,希望他能像甘棠一样受到故乡父老的爱护。
2.本诗看似描写送别情境,实则是借送别友人寄托复杂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04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