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姚鼐(1732-181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219224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岘亭记

姚鼐

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

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

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鼐记。

材料二: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凝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嵩。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记。

[注]①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丈,古代对长者的尊称。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石罅生A大树B荫C数十人D前E出F平土G可布H席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文中可理解为“整治”之意,与今天常用成语“轻而易举”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B.以,在……的时候,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乃引坠溪内”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D.“使鼐为记”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官舍都难以看到钟山,但巡道署东北角一块高地上能看到,于是方公在上面建亭四时赏景,并为亭取名“岘亭”。
B.当年羊叔子在襄阳建造岘山亭,后人尽知,今日方公在金陵建造岘亭,将来人们定会将这两个亭子相提并论,谈为佳话。
C.久雨天晴以后,作者一行沿着溪流徒步而行,溪流从崇山峻岭流出,山路两旁长满各种各样草木,溪潭中一大石形如骏马。
D.大树南面有泉名叫“媚笔之泉”。傍晚时分,天气突变,大风骤起,振荡着岩壁、草木,泉水和岸边矶石交相鸣响,令人害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
(2)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5.两则文本写景的同时都写到了人,材料一写了方公,材料二写了左学冲,作者借这两人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复张君书

清·姚鼐

辱书谕以入都不可不速,嘉谊甚荷。以仆騃蹇,不明于古,不通于时事,又非素习熟于今之贤公卿,顾蒙识之于俦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欲进诸门墙而登之清显,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仆闻蕲于己者志也,而于用者时也。士或欲匿山林羁于绂冕,或心趋殿阙而不能自脱于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仆少无岩穴之操,长而役于尘埃之内,幸遭清时,附群贤之末,三十而登第,跻于翰林之署,而不克以居,浮沉部曹,而无才杰之望,以久次而始迁。值天子启秘书之馆,大臣称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书局其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归又不以其远而忘之为奏而扬之于上其幸抑又甚焉。士苟获是幸,虽聋瞆犹将耸耳目而奋,虽跛躃犹将振足而起也,而况于仆乎?

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迹仕于朝者,今者常参官中无一人,仆虽愚,能不为门户计耶?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诚可矣,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何则?所济者大也。至其次,则守官摅论,微补于国而道不。又其次,则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大咎已尔。夫自圣以下,士品类万殊,而所处古今不同势,然而揆之于心,度之于时,审之于己之素分,必择其可安于中而后居,则古今人情一而已。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忧,不如其弗欲。孔子之道于今之世,非士所敢居也;有所溺而弗能自反,则亦士所惧也。是故古之士,于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夫岂以为小节哉!若夫当可行且进之时,而卒不获行且进者,盖有之矣,夫亦其命然也。

仆今日者,幸依圣朝之末光,有当轴之褒采,勇跃鼓忭以冀进,乃其本心。而顾遭家不幸,始反一年,仲荣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稚在抱,欲去而无与托,又身婴疾病以留之。此所以振衣而趦趄,北望枢斗而俯而太息者也。

远蒙教督,不获趋承,虽君子不责,而私衷不敢安,故以书达所志,而冀量察焉。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用者时也                      谐:合,符合。
B.微补于国而道不                  章:同“彰”,彰明。
C.孔子之道于今之世               抗:捍卫,挽救。
D.有当轴之褒采                         当轴:当权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或欲匿山林羁于绂冕        骊山北构西折
B.今者常参官中无一人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有跬步不容不慎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虽君子不                         外无期功强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作者拒绝了张君要他火速进京做官的建议,但他仍在回信中对张君的赏识和提拔之情表示了感谢,体现了士大夫的修养。
B.清代的读书人由科举而翰林,由翰林而朝臣。作者从跻身翰林到任职秘书馆,仕途颇为顺利。翰林可以参政议政,名望很高。
C.和李密一样,作者把家庭的不幸当作不愿做官的理由,所不同的是,李密承诺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而作者并无此种考虑。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反复陈说应当和不应当做官的理由,强调左右为难的精神困境,分析透彻,层层深入,感人肺腑。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值 天 子 启 秘 书 之 馆 大 臣 称 其 粗 解 文 字 而 使 舍 吏 事 而 供 书 局 其 为 幸 也 多 矣 不 幸 以 疾 归 又 不 以 其 远 而 忘 之 为 奏 而 扬 之 于 上 其 幸 抑 又 甚 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2)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2020-03-25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入蜀记(节选)

陆游

①五月十八。兄弟饯别,五鼓始诀去。

②七月十六。郡集于道院,历游城上亭榭,有坐啸亭,颇宜登览。城濠皆植荷花。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栏之句为妙也。

③八月十四,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④八月廿一。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洑,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⑤九月九。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芳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⑥十月廿六。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


注释:①1170年,陆游从绍兴往蜀地任官,一路写下《入蜀记》。②村步:村边泊船处。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适合填入《入蜀记》第⑥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也B.兮C.夫D.然
2.下列对《入蜀记》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兄弟送别难舍难分,到傍晚时分才离开。
B.第②段所说的“玉塔”是指用汉白玉修建的宝塔。
C.第③段作者看到江边有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村庄。
D.第⑤段“求菊花”的行为与九月九这一时间有关。
3.登山者在遇到《登泰山记》画线句所描述的经历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线上课中,小莘和小闵对《登泰山记》和《入蜀记》的价值产生了争议。

小莘说:《登泰山记》像是记流水账,只有一两个文字优美的语句,《入蜀记》连优美的风景都很少写,我感觉这样的游记没什么价值。

小闵说:对于游记,我们不能只看文学价值,还要看到它在地理、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价值,甚至对当时人而言的攻略价值……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隔壁装修的电钻声迫使小闵关闭了话筒。


语文老师请你结合《入蜀记》对小闵的话做具体的阐释。
2023-01-29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竹君先生传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上下诏求遗书               会:适
B.且言搜集之道甚               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               就:靠近
D.先生于伯思,皆高才       耽:沉溺
2.下列选项中与“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先生奏”中的“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B.渔人甚
C.而学于师D.鱼虾而麋鹿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所给例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遇诸生贤者
A.客有吹洞箫者
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竹君“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①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
②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③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④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
⑤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
⑥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朱竹君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B.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公、于文襄公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C.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2)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019-07-0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