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于谦(1398-145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192243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婉约,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B.“眼前直下三千字”,并非真能一眼三千,而是说又快又多,意在表现诗人如饥似渴的情态。
C.颈联善用比喻,将“观书”比作“活水源流”“花柳逐新”,新颖独特,形象生动,妙写观书之作用。
D.尾联以终日无所事事的富家浪子反衬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并且与首联的“相亲”遥相呼应。
2.除了比喻,诗人还用一系列巧妙的方式逐步告诉我们如何读书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B.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
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2.《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5-02更新 | 3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后寒甚(其二)

于谦

坐拥红炉尚怯寒,边城况是铁衣单。

营中午夜犹传箭,马上通宵不解鞍。

主将拥麾方得意,迁儒抚剑漫兴叹。

东风早解黄河冻,春满乾坤万姓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岁时感怀,胸次开阔,意境深沉,非一般感时伤己的节令诗可与之同语。
B.首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边城的苦寒生活,极具感染力。
C.颈联中的“漫”与“雄关漫道真如铁”中的“漫”表意相同,都抒发了无奈之情。
D.尾联点题,以虚写的笔法,把深沉而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中,以景结情。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人的胸襟和怀抱。
2022-02-13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悯农

于谦

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对于农人来说至关重要,无雨时农人怨恨嗟叹,有雨时农人要辛苦劳作。
B.“赤脚蓬头衣蓝缕”以白描手法刻画了十几岁的农家姑娘的外貌,画面感极强。
C.“茅檐”写农家的房屋,“带根煮”写农人的饮食,“泪如雨”写农人内心之苦。
D.“夜归夫妇聊充饥”是写夜归农夫村妇吃不饱饭,只能靠聊天消除饥饿。
2.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抒情手法多样,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3-08-09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