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4 题号:21972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风格是什么呢?要准确地把握它,开卷第一回的出则中有两处可以作为探此问题的一把钥匙。__①__,也是《红楼梦》的第一句话: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二是出则结束时的一首诗,也是作者自己的第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头一尾强调一个意思,《红楼梦》表面上看来似乎有许多荒唐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一部很有趣味的书,只是这种不是仅从表面文字一览就可领略到的,__②__,认真索,才能获得。由此观之,__③__。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因为其含蓄于中,所以须细按”“熟思,才能获得。

《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大处如它原来的书名石头记,以及人物如薛宝钗等形象的塑造;小处如一个小情节、人物的一句对话、一首小诗以至一个人名等,也处处都含蓄有由于含蓄手法的使用,使《红楼梦》意蕴深厚,让读者发挥想象力与再创作,细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提及《红楼梦》含蓄的风格反映在书中无所不在,请就书中所提到的人名,分析它是如何体现含蓄风格的。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而是人却很少见。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情色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呢?当然有必要。对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的探索,是对的重视。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二字的区分。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传播中,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

1.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该出版社的历套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B.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该出版社的历套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C.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D.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斯人”,“是人”记成“斯人”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04-14更新 | 15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美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这一现象并不是______________。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的棘手问题。很多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顾______________,从关爱孩子的角度来看,这______________,但无形中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共识。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这虽说是______________,但不容置疑,劳动教育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无微不至       无可挑剔       老生常谈
B.耸人听闻       无微不至       无可厚非       老生常谈
C.耸人听闻       无所不至       无可挑剔       陈词滥调
D.骇人听闻       无所不至       无可厚非       陈词滥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B.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
C.这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D.这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们第一道跨越锻炼自我的门槛,尽管都很琐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2-02-15更新 | 14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近期,一位复旦附中高二男生关于“男孩危机”问题的研究论文《一个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机”》,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警惕。男孩危机是一个提出已久的课题,在中小学时期班里的尖子基本都是女生,班干部名额也基本为女生所占。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而今在发达城市,许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地“富养”,这不利于男孩的成长。但也有不少家长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女孩和男孩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而刻意给男孩的成长制造“磨难”,似乎也没必要。
1.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改正。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男孩危机”这种状况。
3.你认为该“富养儿”还是“穷养儿”?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2016-11-18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