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20229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欲流之于海。说者冠盖相望,而弗能止。鲁君闻之,撤钟鼓之悬,缟素而朝。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君曰:诸侯无亲,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以大夫为党。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孰意卫君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之,则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敛躬而行,至于吴,见太宰嚭。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子贡曰: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知嚭之不能也?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朝于是而不利,则皆移心于晋矣。子之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太宰嚭入,复之于王。王报出公干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不具者,死!子贡可谓知所以说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

材料二:

子贡见太宰嚭,太宰嚭问曰:孔子何如?对曰:臣不足以知之大密曰子不知,何以事之?对曰:不知,故事之,夫子其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大宰嚭曰子增土夫乎?对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赐其犹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为不知 大宰嚭曰:然则子有所酌也。对曰:天下有大樽而子独不酌焉,不识谁之罪也。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说苑·善说》,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赐譬A渴者之饮B江海C知足而已D孔子E犹江海也F赐则奚G足H以识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劝人而弗能使也”与“劝学”(《荀子·劝学》)两处中的“劝”意思相同。
B.“至于吴”与“至于怨诽之多”(《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至于”意思不同。
C.“惟不知”与“惟江上之清风”(《赤壁赋》)两句中的“惟”意思不同。
D.“终业而去之”与“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两句中的“去”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国国君到吴国朝见吴王,吴王将他扣留并打算流放,游说吴王的人很多,但是都没能劝阻住吴王,这是因为这些人讲的理由都不在理。
B.鲁国国君听到卫国国君被扣押很忧虑,他认为卫君是个仁义之君,不该遭此劫难,就主动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非子贡不能解除卫君之难。
C.子贡到吴国,没有直接游说吴王,而是先去见了太宰嚭,通过太宰嚭来劝谏吴王,以吴国扣押卫君不利于吴国成就霸业的道理劝阻了吴王。
D.太宰嚭问子贡对孔子有何增益,子贡把自己比作小堆泥土,认为用自己这一小堆泥土来增益大山,不仅不能增加大山的高度,而且是不明智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
(2)夫子其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
5.太宰嚭和赵简子向子贡问孔子的为人,子贡说“臣不足以知之”“赐不能识也”。对于子贡的:这两句回答,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又称关东。山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B.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因为古代国君都祭祀土地神和谷神,所以后来“社稷”就用作国家的代称。
C.“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与“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中的“诚’含义相同。
D.“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与“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举”含义不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为楚王分析当下形势:秦国最为忌恨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衰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
B.苏秦认为,如果楚王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从两路进军,一路出武关,一路下黔中,这样必然会引起楚都震动。
C.苏秦抨击连横策略,认为连横策略是割让诸侯的土地去讨好秦国,是奉养仇敌的做法,不仅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还帮助秦国侵略诸侯。
D.苏秦认为,那些主张合纵的说客和大臣们,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不莫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
(2)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
地 方 五 千 里 带 甲 百 万 车 千 乘 骑 万 匹 粟 支 十 年 此 霸 王 之 资
2023-08-25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不上。秦之右将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穷我于外。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②公仲侈:韩国相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B.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C.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D.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拱手胸前先拜,后叩头至地,多用于臣子向君王行礼。
B.“是王欺魏”中的“是”,与“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是”含义相同。
C.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
D.“三鼓之而卒不上”中的“卒”,与“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中的“卒”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王雄心勃勃,想要进攻三川,取代周王,于让甘茂率兵攻取韩国宜阳。甘茂觉得胜算不大,故一再推辞。
B.宜阳是韩国重镇。甘茂历时五个月未攻下,准备停战;左成分析甘茂面临的形势,并阐明了攻与不攻的利害关系。
C.樗里疾和公孙衍是秦国的亲韩派,甘茂早就料到他们会阻挠攻韩,在甘茂进攻宜阳受挫之时他们果然从中作梗。
D.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听取下属军官的建议,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2)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
5.为了坚定秦王对他的信任,甘茂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3-06-27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B.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C.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D.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是苏秦游说六国联合一起抗秦的策略。从,通“纵”,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B.带甲,文中指身着甲冑的战士,与杜甫“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中的“带甲”意思不同。
C.南面,即坐北朝南。古代君王临朝听政,南面而坐。现在指方向。
D.社稷,土谷之神。社为土神,载育万物;稷为谷神,养育民众。后被用来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极力渲染楚国的强大,指出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诸侯侍奉的对象。
B.苏秦分析了连横给楚国可能带来的弊端,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而那些主张连横的说客和大臣则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
C.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两国国力此消彼长,不能和平共处。连横后果严重,而合纵可以削弱各国,帮助楚国称霸。
D.苏秦极尽口舌之能事,使楚王深感单凭一己之力来对抗如同虎狼的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从而意识到其合纵策略的正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2)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2023-07-25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