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0345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侂胄用[A]事[B]欲网罗[C]四方[D]知名[E]士相羽翼[F]尝筑南园[G]属万里[H]为之记。
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斋体”因杨万里而得名,诗歌风格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例如《小池》等。
B.“出守袁”的“出”与《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的“出”意思相同。
C.“遗允文书”中的“遗”与《赤壁赋》中“遗世独立”中的“遗”意思不同。
D.“侂胄恚”中的“恚”与《陈涉世家》中“忿恚尉”中“恚”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兴利除弊,治理有方。在奉新做知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百姓高兴地自觉缴纳税款,社会得以安定。
B.杨万里直言进谏,声誉大振。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贬,杨万里仗义执言,成功留张栻在朝,并以和同之说劝说允文,此事在当时获得高度赞誉。
C.杨万里仁勇双全,颇善军事。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建议在潮惠两州外围修筑寨堡,一为震慑之意,一为阻遏之用。
D.杨万里为人耿介,不畏权贵。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与韩侂胄同流,韩侂胄当权时期,杨万里在家赋闲十五年,因听闻韩侂胄用兵,忧国忧民孤愤离世。
4.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

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常语及之。曾奏曰:“此该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宋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宋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

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
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5.王曾正直无私、直言敢谏,在文中除了陈述五大危害劝谏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外,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别说明。
2020-12-17更新 | 1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①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注】①驺者: 古代贵族的骑马的侍从。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B.“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
2018-09-13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光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于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悬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帝曰:“坐仓籴米何如?”坐者皆起,光曰:“不便。”惠卿曰:“籴米百万斛,则省东南之漕,以其钱供京师。”光曰:“东南钱荒而粒米狼戾,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余,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光欲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元祐元年九月,年六十八,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B.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C.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D.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进士,是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对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B.下户,在宋代是指乡村主户按财产划分出的第四、五等级,主要是贫苦农民。
C.薨,周代指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亦称薨。此外,天子之死曰崩。
D.谥,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员、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禀赋迥异,能苦读不怠。他七岁时便像成年人,听讲《左氏春秋》后,就能讲述其中大概要旨,读书时不受外界影响,专心致志。
B.司马光建言资政,献安边策略。他认为边境事务关键在政策和用人,他觉得高宜命令边官对疆界琐事用武力惩处的做法不当,应治罪他。
C.司马光忠于职守,视生死由命。他亲理国事,宾客劝他以诸葛亮为戒保重身体,他却回应听天由命,病危时,已无知觉,却仍记挂国事。
D.司马光死后荣耀,受百姓祭奠。他死后,谥号文正,下葬时,哭泣的百姓像哭亲人一样,都城和各地都绘他的画像来祭祀,吃饭必祝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
5.司马光是否赞成青苗法?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1-07-08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