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0395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改封大国。修引《丧服记》,以为:“‘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若本生之亲,改称皇伯,历考前世,皆无典据。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修笑而辞A曰B昔者C之举D岂以为己E利哉F同其退G不同其进H可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B.欧阳修写信谴责高若讷不知羞耻,高若讷上书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C.国家许多方面都在改革,小人气势嚣张,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好人难以获胜,便多次分别向仁宗上书进言。
D.欧阳修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没有同意,后因遭到诋毁,乞求退休更加迫切,最后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4.欧阳修认为不能称濮王为皇伯并改封大国爵位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分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帝曰:“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选项的句式与例句“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B.苟以天下之大
C.虽董之以严刑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3.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指遭遇母亲丧事。古代有丁忧守制的传统,官员需要去职守孝,一般三年。
B.豫游,意思是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C.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等合称“宰执”。
D.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经典中的字面意义、阐明书中蕴含义理的一种学问。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富有担当。他早年就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为宫之后推行变法以践志,由此可见他以天下为己任。
B.王安石见解独到。他曾向皇帝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财力困乏、风俗败坏,根源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政令精神。
C.王安石勇于变法,他认为经学可用来治理世务,而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D.王安石固执己见。他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甚至有人对他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2)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6.根据文本,王安石变法最终流产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6-14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敞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娃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B.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C.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D.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民俗等的著作,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奇书。
B.翰林侍读学士是专门为皇帝讲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的官员,官位较高、对皇帝影响较大。
C.尧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号陶唐氏,史称唐尧,他死后禅让于舜。
D.“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但不一定是亲生母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敞曾参加庆历年间的进士考试,殿试中高中状元,由于编排官是自己妻子的哥哥,为避嫌隙而自报朝廷,降为第二名。
B.刘敞出使契丹,经过顺州时,大家不能辨识山中怪兽,他不仅知道其名称、声音、形貌等,还引用典籍,以此晓谕契丹人。
C.王甲一案已定案,刘敞看完卷宗觉得有冤情,杜诱再审却加固了罪名,最终刘敞为王甲主持公道,还其清白,人们都称赞他是神明。
D.刘敞时常引用《史记》进言,曾以尧禅让天下为例劝谏皇上应孝顺,英宗听后虽很恼怒,但还是接受了,皇太后为此赞许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2)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2023-05-20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尧佐,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下邦,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B.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C.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D.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一般出生三个月)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C.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古人称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D.判: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致仕:任命,授予官职;迁、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可降可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佐,祖上本是河朔人,因其高祖担任新井令移居那里而成了阆州阆中人。
B.尧佐任京西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得以免罪。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
(1)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2)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2017-06-08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