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222208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内史侍郎虞世基以帝恶闻贼盗,诸将及郡县有告败求救者,世基皆抑损表,不以实闻,但云:“鼠窃狗盗,郡县捕逐,行当殄尽,愿陛下勿以介怀。”帝良以为然,或杖其使者,以为妄言。由是盗贼遍海内,陷没郡县,帝皆弗之知也。杨义臣破降河北贼数十万,列状上闻。帝叹曰:“我初不闻,贼顿如此,义臣降贼何多也!”世基对曰:“小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外,此最非宜。”帝曰:“卿言是也。”遽追义臣,放散其兵,贼由是复盛。

越王侗遣太常丞元善达间行贼中,诣江都奏称:“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东都,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因歔欷呜咽,帝为之改容。虞世基进曰:“越王年少,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善达何缘来至!”帝乃勃然怒曰:“善达小人,敢廷辱我!”因使经贼中向东阳催运,善达遂为群盗所杀。是后人人杜口,莫敢以贼闻。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四年,太宗论隋日。魏征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於士澄捕逐。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怪之,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盗发之日,先禁他所,被放才出,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元济因此更事究寻二千人内惟九人逗遛不明官人有谙识者就九人内四人非贼。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太宗曰:“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图圈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节选自《贞观政要》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的答案标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元济因此更事究寻A二千人B内惟九人逗遛C不明D官人E有谙识者F就九人G内四人非贼。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一种文体,用于陈述事情经过,与《苏武传》中“以状语武”的“状’意思不同。
B.间行,指秘密穿过,“间”与《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中的“间”意思不同。
C.合契,犹“合符”,指相合;也可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融洽,意气相投。
D.善始克终,指善始善终,其中的“克”与成语“克已奉公”中的“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史侍郎虞世基将地方告败求救的消息隐瞒不报,并哄骗隋炀帝说盗贼将要被彻底消灭。炀帝对此深信不疑,以致盗贼更加猖獗。
B.越王派遣元善达前往江都,劝谏隋炀帝速回东都以解李密之围,炀帝大怒,认为越王年少被属下欺骗,元善达是在当庭欺辱自己。
C.唐太宗认为臣子不能因君王暴虐就闭口不言,不行使匡快的职责,这样最终会国破家亡,应以此警示自己和大臣,不要重蹈覆辙。
D.魏征认为隋朝追查盗贼,却致两千多人枉死,主要是隋炀帝的独断专行造成的,大理丞张元济发现其中有冤情,但是已于事无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2)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
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后世应从隋炀帝灭国一事中吸取哪些教训。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显达曰: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即取于前烧之。初,上于石头造露车三千乘,欲步道取彭城,魏人知之。刘昶数泣诉于魏主,乞处边戍,招集遗民,以雪私耻。魏主大会公卿于经武殿,以议南伐,于淮、泗间大积马刍。上闻之,以右卫将军崔慧景为豫州刺史以备之。魏遣员外散骑侍郎邢峦等来聘。峦,颖之孙也。丙子,文惠太子箫长懋卒。太子风韵甚和,上晚年好游宴,尚书曹事分送太子省之,由是威加内外。太子性奢靡,治堂殿、园囿过于上宫,费以千万计,恐上望见之,乃傍门列修竹;凡诸服玩,率多僭侈。启于东田起小苑,使东宫将吏更番筑役,营城包皮巷,弥亘华远。上性虽严,多布耳目,太子所为,人莫敢以闻。上尝过太子东田,见其壮丽,大怒,收监作主帅;太子皆藏之,由是大被诮责。又使嬖人徐文景造辇及乘舆御物;上尝幸东宫,匆匆不暇藏辇,文景乃以佛像内辇中,故上不疑。文景父陶仁谓文景曰:我正当扫墓待丧耳!乃移家避之。后文景竟赐死,陶仁遂不哭。及太子卒,上履行东宫,见其服玩,大怒,敕有司随事毁除。以竟陵王子良与太子善,而不启闻,并责之。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B.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C.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D.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古官职名,与太尉、司徒为三公,主管全国户口、赋税方面的政令。
B.塵尾,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工具,后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C.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D.嬖人,比较宠幸、身份卑微的人;皇帝或国王所偏爱的地位卑微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显达为人谨慎低调。他总认为自己出生寒门,却担任显要官职,每次升官常常感到羞愧恐惧,并且告诫儿子不要仗势欺人。
B.刘昶忠心耿耿。齐武帝造车打算攻打彭城,刘昶知道后多次在魏主面前哭诉,请求戍守边界,招收怀念刘宋的百姓向南齐复仇。
C.魏主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南伐之事,并在淮河、泗水之间准备了很多喂马的草料;齐武帝听说这一消息后也做好防备入侵的准备。
D.齐武帝忌讳铺张浪费。太子去世后,他步行至东宫,看见太子过去那些奢华的东西,下令全部没收运走,并责备萧子良隐瞒不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晚年好游宴,尚书曹事分送太子省之,由是威加内外。
(2)以竟陵王子良与太子善,而不启闻,并责之。
5.萧长懋生活奢侈过分,表现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2022-06-13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唯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唯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唯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唯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在古文中既指丧服,也比喻俭朴。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古代以为中国四周有海环绕,各按方位称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许县,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远赴。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5.第三段中展现董昭献计智慧的表现有哪些?(不得用原文回答)
2023-10-01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的“与”和《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含义相同。
B.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C.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D.“因起兵而攻楚”中的“因”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齐桓晋文之事》)
5.《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05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