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2 题号:223713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睡眠是人生大事,②因此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③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促进健康显得尤为至关重要。④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⑤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⑥近几年,褪黑素被都市年轻白领尤其是年轻人士推崇为助眠神药,⑦在多个电商平台的商品销量排行中,⑧褪黑素产品的销量位居保健品类前列。⑨研究表明,适时地给予外源性褪黑素补充可以协助调整睡眠周期,⑩特别是对由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的失眠格外有效。

褪黑素是人体内一种可以调节睡眠的激素,由大脑松果体制造,通过血液传递到其作用的受体。褪黑素也被称为暗信号,这是因为它的分泌主要在黑暗状态下进行。 A ,褪黑素就会在人体内发挥内源性同步节律作用,身体就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褪黑素 B ,因为比起其他安眠药,褪黑素虽然副作用要少,但长时间服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白天嗜睡、胃部不适、头昏脑沉等。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给出修改建议,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句可修改为:
句可修改为:
句可修改为: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国家政权中心的明清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沿用逾500年的皇宫,包括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所组成。
B.《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通过一个送迷路女孩回家的故事,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人性的善良是可以超越宗教和政治鸿沟的。
C.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使人类彻底地告别了泥板、竹简、羊皮和纸草,人类从此拥有了更加便利的传播和记录知识的载体。
D.杜甫的心灵被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以悲悯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018-06-26更新 | 5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反排木鼓舞最早起源于苗族的杀牛祭祖活动“吃鼓藏”(又称“鼓藏节”),每13年举行一次。关于反排木鼓舞的起源,在反排及周边地区______。

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______,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后来,反排木鼓舞上了“春晚”,进了高校课堂,村民们的文化自豪感______。

反排木鼓舞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______。过去,反排木鼓舞只出现在祭祀场合;现在,反排木鼓舞突破了仪式场景的限制,承担起“传播文化”“打造地方名片”等功能。

1950年被政府发现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本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再造和文化表演几个阶段。反排木鼓舞由原来的祭祀仪式,经过舞台化改编,成为一种表演性舞蹈。从“民间”走向“舞台”,从“原生态”到“节目”,反排木鼓舞少了一份“烟火气”,多了几分“脂粉气”。

是原汁原味地保护传承,还是适应当代需求做一些改变、甚至再造?这值得我们探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名噪一时             情不自禁             密不可分
B.各执一词             声名远扬             情不自禁             不可分割
C.众说纷纭             身名远扬             油然而生             密不可分
D.各执一词             名噪一时             油然而生             不可分割
2.下列选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词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新国风之所以谓“新”,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
B.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理应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C.一些热钱的入场带来浮躁之风,让传统文化沦为“一次性”消费品。
D.“十四五”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窗口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展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表演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
B.自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表演、文化商品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
C.1950年政府发现并四处展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表演、文化商品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
D.自1950年被政府发掘并四处表演后,反排木鼓舞经历了文化商品、文化表演和文化再造几个阶段。
2022-05-21更新 | 54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大自然、岁月、生命。是人陷入岁月的困境中_______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________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复杂的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_________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独出心裁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________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一套语言系统,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     寻找     水到渠成
B.不能自拔     不屈不挠     探究     顺理成章
C.不能自拔     勇往直前     寻找     水到渠成
D.不能自已     勇往直前     探究     顺理成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B.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
C.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D.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他从人生中寻找答案
B.这个问题要说明,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C.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D.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人生中寻找他的答案
2020-10-13更新 | 5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