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432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谓齐王曰:“齐、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王曰:“伐宋利。”对曰:“夫约与秦为帝,然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材料二:

苏秦说齐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避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矣。”

(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注]①两帝,齐称东帝,秦称西帝,齐、秦结盟约定,伐赵而分其地。②傧,同“摈”,摈弃。③梁门,大梁之门。④阖闾、吴起,春秋时,吴王阖闾善于用兵,故此处把他和名将吴起并举。⑤尊俎,尊以盛酒,俎以放肉,借指宴会。⑥倡优侏儒,指歌舞杂技艺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A释帝B则天下C爱齐D而憎秦E伐赵不如F伐宋之利G故臣愿王H明释帝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
B.“燕、楚以形服”与“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服”含义不同。
C.“此汤、武之举也”与“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举”含义相同。
D.“故名配天地不为尊”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两句中的“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苏秦的询问,齐王认为:现在齐国和秦国都已称帝,天下诸侯会尊重秦国;如果齐国放弃帝号,那么天下诸侯会亲近齐国而痛恨秦国。
B.苏秦劝谏齐王,如果齐国放弃帝号,与秦国交好结盟而攻打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名震天下诸侯,天下诸侯都不敢不听齐国的指挥。
C.苏秦游说齐王说,攻战之道不在于用兵,就算对方拥兵百万,也可败之于庙堂之上;而歌舞杂技艺人在堂前表演不断,诸侯也会归顺。
D.苏秦进一步游说齐王说,名配天地也不算尊贵,富甲天下也不算富有;强敌来攻就抵抗,祸患来了就避开,让诸侯不能对自己有所图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
(2)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
5.两则材料都写苏秦劝谏齐王,但劝谏的主要内容不同。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应侯称善。

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然则君之主,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北并陈、蔡,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②大夫种,即文种,勾践的谋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B.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C.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D.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拱手行礼,又叫作揖、揖礼。行礼时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蔡泽见应侯时行揖礼,应侯认为他倨傲。
B.“窃为君危之”的“窃”意为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句意为我深为您感到危险
C.日中,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指上午12时至下午2时。
D.山东,崤山以东,作为地域性的泛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任用的两人都犯了重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听说此事,说自己必定能取代应侯,从而得到了面见应侯的机会。
B.蔡泽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君主和臣子两方面,有忠臣孝子的国家却灭亡或动乱,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听取忠臣孝子的意见。
C.蔡泽认为应侯立下的功劳不如吴起、商君、大夫种,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当即赞同他的说法。
D.应侯向秦昭王举荐蔡泽,秦昭王很欣赏蔡泽;应侯借机称病请求辞官,蔡泽成功取代应侯成为秦相,帮助秦国吞并了周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2)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5.蔡泽为了说服应侯,采取了哪些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说明。
2023-09-08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如学之;吾尝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于风,草木乘于时。”

虞君问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色者必尽乎老之前,知谋无以异乎幼之时。可好之色,彬彬乎且尽,洋洋乎安托无能之躯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尝灭,而色不得以常茂。”

(节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彬彬:漂亮美丽。②洋洋:无所归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B.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C.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D.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少渐之以善”与“渐车帷裳”(《诗经·氓》)两句中的“渐”字含义不同。
B.“趣走进退”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不如学之速”中的“速”与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含义不同。
D.“鸟乘于风”中的“乘”与“千乘之国”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在立身处世上有六件根本的事情,包含孝亲、勇敢、努力等,能够回归根本做好近在身边的事,是君子应采取的原则和方法。
B.贤德之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举止合乎父母心意,尽力满足父母安居所需的一切,这符合孔子提出的尽孝是做人首要大事的主张。
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因为昔日家贫时尚能为父母背米百里之外,南游后家境优渥却只能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D.子思认为善于借助外力去学习可以增益才干,虞君则提醒盆成子学习要抓住青春时光,否则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忧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
(2)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2023-07-08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节选自《论语》)

材料二: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三: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注】①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四: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说,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知贤才而举之”的“焉”和《兼爱》中“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焉”含义不同。
B.“务在明其火”的“明”与《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第一个“明”含义不同。
C.“则天下归之”的“归”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含义不同。
D.“任而不信”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为政在人,为政者一定要为下面的人做出表率,对下属的小过失不要计较,要抓大放小。
B.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
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就不会灭亡。
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2)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5.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2023-10-19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