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2244456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暮春

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表明风雨之后花径狼藉不堪,暗示国家没落。
B.词的上片以江南女子的视角,描写暮春最象,为下片抒发情感作铺垫。
C.下片中“静”、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后的寂静,也指情人不在的孤寂。
D.本词一改辛词宏大的意境和豪迈的风格,是一首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
2.“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句中哪两个字用得精妙。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辛词善于用典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用苏轼游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宦游漂泊的凄苦。
2.写出词人“不堪离别”的原因。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
2021-05-24更新 | 3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写下本词。②井床:井边的栏杆。③乌丝:印有墨线的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分别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景色。
B.“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得有声有色,却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
C.“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两句借用“金谷”“兰亭”典故,借古讽今。
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物描写细腻、清新,很好地衬托了词人情感。
E.从上阕“晓莺”“夜雨”两词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白天晴天,后两句写夜晚雨天。
2.本词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哪些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17-11-06更新 | 1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离骚》云:“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

1.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3.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2018-05-03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