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7 题号:226673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也。祖霦,晋护军将军。父敳,骑咨议参军。夷少自藻厉,为后进之美。州主簿,不就。桓玄篡位,以为豫章王文学。义旗建,高祖板为镇军行参军,参大司马琅邪王军事,转以公事免。顷之,复补主簿。豫讨桓玄功,封南郡州陵县五等侯。孟昶建威府司马、中书侍郎、中军太尉从事中郎、征西大将军道规长史、南郡太守,寻转太尉咨议参军,领录事,迁长史,入为侍中、大司马,从府公北伐,拜洛阳园陵,进至潼关。还领宁远将军、琅邪内史、本州大中正。高祖命大司马府、琅邪国事,一以委焉。

宋台初建,为五兵尚书。高祖受命,转掌度支。出为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以疾去职。寻拜吏部尚书,为吴郡太守。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又以兄疾去官。复为丹阳尹,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迁右仆射。夷美风仪,善举止,历任以和简著称。出为湘州刺史,加散骑常侍,未之职,病卒,时年四十八。遗命薄效蔬奠,务存俭约。追赠前将军,本官如。子湛,别有传。

史臣曰: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士君子当以体正为基蹈义为本然后饰以艺能文以礼乐。苟或难备,不若文不足而质有余也。是以小心翼翼,可祗事于上帝,啬夫喋喋,终不离于虎圈。江夷、谢方明、谢弘微、王惠、王球,学义之美,未足以成名,而贞心雅体,廷臣所罕及。《诗》云“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信矣!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三》)

材料二: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君子A当以体正B为基C蹈义D为本E然后饰以艺F能G文以礼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文中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的“辟”的含义不同。
B.寻,文中指不久,与《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的“寻”的含义相同。
C.故,文中指旧有的,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的含义相同。
D.趋,文中指快步上前,与《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夷从小就认为自己很厉害,是后进之秀。他曾被州府征召为主簿,但他没有接受。
B.江夷在讨伐桓玄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被封为南郡州陵县五等侯,之后又担任了多个要职,受到了高祖的重用。
C.江夷风度仪态美好,举止得体,历来任职都以宽和简约著称。他临终遗嘱要求葬礼简朴,注重节俭。
D.材料二写齐国安排的优倡侏儒的戏被孔子叱责,景公害怕动容。这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以疾去职。
(2)营阳王于吴县见害,夷临哭尽礼。
5.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质”的含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呈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2019-10-24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                            称:合适
C.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
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2.下列选项中对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玩博戏,鲁句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2018-10-26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有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大尉,亲贵用事,蚡言安国于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建元六年,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信之。聂翁壹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诈示单于使者。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从代郡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欺!”乃引兵还。王恢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意忽忽不乐。数月,病呕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B.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C.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很大威胁。
B.“马邑豪聂翁壹因王恢言”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用法不同。
C.长吏,地位较高官吏的统称。秦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县丞禄秩虽低,亦可称长吏。
D.便宜,指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还可以指便宜行事之权。文中指的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受武安侯引荐,又得天子器重。他替和王恢共同领兵前往越地平乱,但因越人已杀死国王并向汉投降,汉军就收兵了
B.匈奴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商议,王恢与韩安国主张相同,认为和亲事半功倍,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回意和亲。
C.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与请将定制了伏击单于的计划,结果汉军被武州尉史出卖,单于没有中计,使汉军无功而返。
D.韩安国为国效力,替多次领兵出征,但后来不被重用。年青将军卫青既军功在身,又颇受重,二者的人生际遇形成了对比,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聂翁壹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诈示单于使者。
(2)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欺!”乃引兵还。
5.韩安国临终前“忽忽不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2-18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