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6 题号:22763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 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 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 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 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乐?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 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 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 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 而文侯为慈父, 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 读cháng。②斥带: 大丝带, 又称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B.业, 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
C.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
D.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 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5.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
赵仓唐
魏文侯
太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王大说,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战一士,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然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C.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D.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B.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的《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为“春秋三传”之首。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D.《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2018-11-10更新 | 9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

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如学之;吾尝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于风,草木乘于时。”

虞君问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色者必尽乎老之前,知谋无以异乎幼之时。可好之色,彬彬乎且尽,洋洋乎安托无能之躯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尝灭,而色不得以常茂。”

(节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彬彬:漂亮美丽。②洋洋:无所归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B.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C.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D.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少渐之以善”与“渐车帷裳”(《诗经·氓》)两句中的“渐”字含义不同。
B.“趣走进退”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不如学之速”中的“速”与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含义不同。
D.“鸟乘于风”中的“乘”与“千乘之国”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在立身处世上有六件根本的事情,包含孝亲、勇敢、努力等,能够回归根本做好近在身边的事,是君子应采取的原则和方法。
B.贤德之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举止合乎父母心意,尽力满足父母安居所需的一切,这符合孔子提出的尽孝是做人首要大事的主张。
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因为昔日家贫时尚能为父母背米百里之外,南游后家境优渥却只能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D.子思认为善于借助外力去学习可以增益才干,虞君则提醒盆成子学习要抓住青春时光,否则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忧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
(2)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2023-07-08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懑以送之。”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从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诗》云:“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通也。昔子产修其辞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节选自《说苑下·善说》)

材料二:

子胥善谋而吴勠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公孙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勠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言》)

材料三:

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靡,而忘国政,郢其危矣。”王曰:“先生老惛欤?妄为楚国妖欤?”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见之也。君王卒近此四子者,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巫山、江汉、鄢、郢之地。

(节选自《新序·卷第二》)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且七十B说而不受C身执鼎俎D为庖宰E昵近F习亲G而汤乃仅知其贤H而用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矫,矫正、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时矫首而遐观”的“矫”意思不同。
B.而,可表相承关系,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而”意思不同。
C.听,听见、听清,与《陈情表》“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听”不同。
D.诚,确实,与《齐桓晋文之事》“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中“诚”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卿所说的“齐庄、端诚、坚强”强调说者态度,“譬称、分别、欢欣愤懑”强调言谈技巧。
B.材料二通过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来阐明“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
C.庄辛劝楚王警惕州侯夏侯等四人,这四人一起淫乱奢靡不理政事,会败亡政权导致灭国。
D.邹忌讽劝齐威王成功,从言说者方面来看,可称道处之一在于进言时讲究“譬称以谕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2)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5.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庄辛进谏不成功的原因。
2024-03-12更新 | 4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