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 《元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228454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

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瞻,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鄂、郝经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

又问天下何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

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慝,省刑罚,慎征伐,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

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征忠言A谠论B知C无不言D以唐诤臣E观之F征G属H第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干支纪年,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不同。
B.“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C.当,意为应当,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相同。
D.伐,意为讨伐、进攻,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冶进士出身,做过钧州的知州。钧州城被攻破后,他更换服装北上渡河,流落于忻州、崞州间,面对艰苦的环境,能泰然处之。
B.李冶对金朝的一些官员较为了解,如他认为完颜仲德有治理混乱的能力,完颜合答和蒲瓦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不宜被重用。
C.李冶敢于直言,指出朝廷现在谄媚成风,要想寻找像魏征那样贤德的人是困难的;另外,他还建议世祖提拔任用儒生如魏璠等人。
D.晚年的李冶受到朝廷重视,在至元二年被朝廷征召到京担任学士。他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后在家中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2)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
5.元世祖询问李冶对于地震的看法,李冶进行了回复。关于李冶的回复,你有怎样的评价?
【知识点】 《元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里麻,高昌人。大父撒吉斯,为辽王傅,世祖称其贤。答里麻弱冠入宿卫。大德十一年,授御药院达鲁花赤,迁回回药物院,寻出佥湖北、山南两道廉访司事,召拜监察御史。时丞相帖木迭儿专权贪肆,答里麻同寅亦怜真、马祖常劾其罪。擢河东道廉访副使。隰州村民赛神,因醉殴杀姚甲,为首者乘闹逃去,有司逮同会者系狱,历岁不决。答里麻曰:“杀人者既逃,存亡不可知,此辈皆诖误无罪,而反桎梏耶?”悉纵之。至治元年,帖木迭儿复相,以复仇为事,答里麻遂辞去。明年,改燕南道廉访副使。深州民媪怒殴儿妇死,妇方抱其子,子亦误触死。媪年七十,同僚议免刑,答里麻不可,曰:“律法,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衰老?”卒死狱中。至治三年,除济宁路总管,兴学劝农,百废具修,府无停事。济阳县有牧童持铁链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系狱数岁。答里麻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人意,难以定罪。”罚铜遣之。

天历二年八月,明宗崩,文宗入正大统。天历三年,迁淮东廉访使。明年,召拜刑部尚书。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元统三年,迁山东廉访使。时山东盗起,陈马骡及新李白昼杀掠。答里麻以为官吏贪污所致,先劾去之而后上擒贼方略。朝廷嘉纳之,即遣兵擒获,齐鲁以安。除大都路留守。至正七年,迁陕西行台中丞,时年六十九。致事后,召商议中书平章政事,不拜,全俸优养终身。

(节选自《元史·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注】同寅:同僚;给散:发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B.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C.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D.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18岁。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可以独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了。
B.“晋侯”“秦伯”,是以爵位来称呼晋文公、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荆卿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子”“君”“公”“执事”等在古代都可以用作对人的敬称。
D.“跽”是一种长跪的姿势,两膝着地,上身挺直。“按剑而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而“箕踞”是一种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的姿势,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3.下列句中标出的词语与文中加双横线的词语“帅”不同类的一项是
文中:答里麻同寅亦怜真、马祖常劾其罪。
A.今日往而不者,竖子也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C.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D.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辞为?
4.下列句中标出的词语与文中加双波浪线的词语“明年”不同类的一项是
文中:明年,召拜刑部尚书。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里麻不畏权贵。和同僚大胆地揭发权相帖木迭儿的罪过,被帖木迭儿记恨,后来答里麻因此而离职。
B.答里麻兢兢业业。担任济宁路总管期间,教育、农业、司法等各项工作齐抓共管,整座府衙终日忙碌。
C.答里麻公正严谨。在两起案件中,虽然老妇人和儿童同属于弱势群体,却能根据案情做出不同的处罚。
D.答里麻治理有方。担任山东廉访使时,弹劾贪官上呈方略,最终因平定了这场贼乱而升任大都路留守。
6.翻译下列句子(选文中句子下面有单横线标出)。
(1)律法,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衰老?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2019-12-30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学称。旅幼孤,资禀颖异。其外大父赵氏学有源委,抚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业为务,惟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稍长,负笈至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著。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既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又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朝,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阶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

旅平生于师友之义尤笃,每感虞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且大比,请于行省参知政事孛术鲁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乃冲冒炎暑,千里访集于临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集每与学者语,必以旅为平生益友也。一日,梦旅举杯相向曰:旅甚思公,亦知公之不忘旅也,但不得见尔。既而闻旅卒,集深悼之。同时有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礼部员外郎。作文明洁而精深,集亦多称之。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论者谓二人皆与旅相伯仲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七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B.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C.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D.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古代官名,指供职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如唐宋的茶翰林、酒翰林,清代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等,均可称翰林。
B.助教,文中指中国古代在国子监或太学中协助博士教学的学官,现代多指高等院校中教员的一种职称,职别低于讲师。
C.归田,古代既指因年老失去耕作能力而归还公田;也指做官的人辞官归隐,进而成为辞官还乡的代名词。文中即指辞官隐居。
D.注疏,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对注的注解。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旅聪颖过人,受教良好。他出身于儒学世家,虽然年幼丧父,但资质禀赋异于常人,得到赵氏长辈抚育后,一心向学,遍观群书,终有所成。
B.陈旅受人激励,被举为官。他受马祖常勉励到京师,先是得到虞集的赏识与赞誉,受邀到了翰林院;后因赵世延力荐,被授予国子助教一职。
C.陈旅善研古文,为文雅洁。他广泛深入研习秦至唐宋大家古文,要求自己写文章一定符合古人文章风格,为文典雅峻洁,不迎合世人喜好。
D.陈旅心怀感恩,看重师友。他在入京师后,得虞集许多帮助。后来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时,不仅上报请虞集主持乡试,还冒酷暑千里奔走拜访虞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
(2)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
5.文章最后说“同时有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请简要说明二人“皆名士”的理由。
2021-04-28更新 | 1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又尝为学者言: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太中大夫。澄身若不胜衣,正坐拱手,气融神迈,答问亹亹,使人涣若冰释。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屣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三年,朝廷以澄者老,特命次子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奉养。明年六月,得疾,卒,年八十五。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吴澄传》,有删改)


[注]①昃(zè):太阳西斜。②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屣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B.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屣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C.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屣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D.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屣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封建时代仅次于太学,最高教育管理机关,隶属太学,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我国古代朝廷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有司”可以用来指称朝廷中的一些官吏。
C.《易》,也称《易经》,儒家的经典之一。通过八卦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D.追封,是对死者的一套认证和礼遇制度,可以赠给死者某一官爵或某一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澄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酷爱读书,他的母亲担心他,于是想限制他读书的时间,他等到母亲就寝以后,继续学习。
B.程钜夫到江南求才,把吴澄召到京城;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和吴澄交谈后,感叹吴澄的学问渊博,就把吴澄接纳为自己的弟子。
C.许衡任祭酒时,用《朱子小学》教育子弟,时间久了,改变了旧例;吴澄到国子监任职后,夜以继日,从讲堂到家里给学生传授知识。
D.吴澄从小勤苦钻研,在学问研究上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认为,学问必须要以德行为根本,否则,会产生偏重于言辞解释的弊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2)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2022-02-26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