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3698505
下列各项中,对成语语素解释正确最多的一项是(     
A.不足为训训:准则错落有致致:情趣固若金汤金:坚固的城墙
B.不速之客速:邀请长治久安治:治理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C.不学无术学:学习焚膏继晷晷:日影不能自已已:停止
D.从善如登登:升高充耳不闻充:塞住不可胜数胜:超过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文学批评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因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得以实现。如果说小说本身静水深流,表面,内里意象万千,毕飞宇的解读就如跳跃的山涧,奔腾起伏,跌宕有致。他将原文细节不断放大并定格,帮助粗心的读者捕捉到原著的内在精妙。比如,他是这样解读“华阴令欲媚上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说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当有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背景之后,华阴令的这个行为就显得了。作家的敏锐感受力,就是他独具的批评优势。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其创作谈本身就是通往小说丛林的秘径。可以说,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他们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批评文字,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23-06-29更新 | 27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2020-08-12更新 | 62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明代诗人李东阳用寥寥数笔,便将一座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古城吉州描绘得生动传神,令人

江西吉州山川秀美,自古有“八景”美誉。以赣江中的白鹭洲书院和青原山净居寺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成为古城人口耳相传的“智水仁山”。除了和丰富人文,吉州的红色印记也

进入陈列馆序厅后伴随左右两边描绘红军主力和吉安工农武装“九打吉安”的战斗场景而位列中间的展现吉安儿女冲锋陷阵的革命形象的四组令人震撼的浮雕首先映入眼帘。展厅的重,点为二楼的“九打吉安”部分。从192910月至193010月,红军发起了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第九次攻打吉安取得重大胜利。“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这段诗词气势磅礴,记录下九打吉安的历史背景。九打吉安的胜利,为中央苏区开辟了广阔的疆域。红一方面军攻克吉安后乘势连克多县,为中央根据地的框架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   ______   ______
2.语段开篇引用李东阳的诗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2-12-21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