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43 题号:3735553
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世界级指挥大师埃瑞克·孔泽尔倾情奉献,其专辑所选乐曲都是俗不可耐且容易吸引人的精彩片段,深得粉丝们喜爱。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难以创新,只能是不断地复制既有知识的“学术成果”。
C.同样,抛开史实来说,《雍正王朝》的语言倒是做到了雅俗共赏,起码文白之间没有太大或太明显的差距,通俗易懂且不失气度。
D.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语言基础运用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作为文学作品,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却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已经对“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一些研究者曾固执地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这些研究者的一意孤行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追求与遗憾……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命之树,而不是刻板的理论与教条。

1.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B.恋恋不舍
C.凿凿可信D.一意孤行
2.文章中划横线的语句存在语病,对其进行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遗憾与追求……
B.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
C.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
D.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遗憾与追求……
3.文中加波浪线的语句如果精简为“它不是刻板的理论与教条”,从语义上看似乎并无损失,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7-17更新 | 16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远古时代,“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宏阔壮观的景象。而此后,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目。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更在其文化底蕴。在作者何向阳看来,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蕴的,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作品绝不是(          )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而是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武夷山水的文化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句中“泗水”的来龙去脉,将中国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之间的“朱张会讲”向我们(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②作者沿着宋代以来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④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⑤所谓诗性山水,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单。事实上,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资讯看似与我们的生活(          ),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作品洋溢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进入诗性山水的层面。

1.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生动形象,请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024-01-22更新 | 9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惊蛰,这个让万物苏醒、万物沉吟的节气,收藏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又酝酿了多少春露秋霜的情怀。
②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任芙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名投票、评语公开’是郁达夫小说奖独树一帜、区别于国内其他文学奖项的重要标志。”
③郁达夫的文章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④这些传统工艺和民众的衣食住行、民俗民风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力消长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⑤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知秋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
⑥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从喻理的角度充分展开,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酣畅淋漓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⑤
2019-10-25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