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熟语(含成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402619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邬老太太年轻时就常常帮同事和街坊邻居缝制衣服,       之下,她的女儿从小就认为助人为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②92岁的“飞虎队”成员理查德·舍曼接受采访时说:“我        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也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期间到处流离失所的悲惨经历。”
③“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        的词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
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B.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C.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D.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知识点】 熟语(含成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B.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C.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2013年2月12日,朝鲜悍然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2016-11-18更新 | 2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月15日,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今年“科学”流言求真榜中的10条流言,以及公众最关心的一系列热点话题。这些流言加持着专业和"科学"的名头,乍一看很容易让人相信。“科学”流言流进现实生活,掩盖了科学真相,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判断,造成恐慌和焦虑情绪蔓延,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科学”流言求真榜,不仅展示当年最具代表性的流言,将真相公之于众,还针对当年的谣言总结传播规律,通过分类揭示谣言的套路,并提供了应对策略。引导公众在看到“惊爆内幕”“细思极恐”等标签时,留意信息来源以及发言者的背景,避免被造谣者“带节奏”。

把造谣规律展示出来,把应对策略摆出来,公众在遇到类似的流言时就能够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精神,从而获得止谣之“智”。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治者。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多次开展打击谣言的治理行动,不仅为谣言贴标签,还建立了溯源机制,在治谣止谣上___①___。对待谣言不仅要重举出击,也需要科学“智”理。在谣言发酵过程中,除了部分群体刻意用谣言惑众,还有不明就里的公众____②___地转发。期待公众在“科学”流言求真榜上获得科学之智,相关部门能获得治理谣言之智。化智为治,以治促智,增强全社会的辨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最大程度减小谣言的影响。

一份流言求真榜,就是一份生活锦囊。公众在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时,不去断章取义,不给谣言__③__,既能增强对谣言的免疫力,也是在为治理谣言贡献力量。

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科学”流言流进现实生活,掩盖了科学真相。
A.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包身工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C.公众看到了“惊爆内幕”“细思极恐等标签。
D.留意信息来源以及发言者的背景,避免被造谣者“带节奏”。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短文第三段连续多次运用“智”与“治”两字,请简要评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023-04-13更新 | 13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请写出能够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成语,五个即可。
2020-12-15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