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58 题号:435070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启蒙主义哲人坚信,理性能够消除种种错误的认识,祛除愚昧和无知,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真理性认识,并消除人类社会的弊病。
B.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
C.“五四”文学初创时期的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承担以白话代替文言写作的语言革命,通过用白话写小说,有助于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
D.考察中国教育会发现这个现象,在教育规模和质量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并不太关注教育公平问题,而教育有了发展后,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的批评越来越多。
【知识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海边,大海总是在那里波动着,或是巨浪如山,或是微波荡漾;即使是难得出现的海平如镜的日子里,只要你仔细一瞧,大海也还是在动荡。这(      )的波动,象征着海洋的脉搏,显示着它无穷的力量。

,它能把码头破坏,使船只沉没,甚至改变海岸的面貌,海岸的变化之大,可谓(      )。

用科学仪器记录的海浪高度即便还不超过20米左右,但海浪冲击海岸却能触发六七十米高的浪花。斯里兰卡海岸上一个60米高处的灯塔曾被海浪打碎过;法国的契波格海港,拍岸浪曾把三吨半重物抛过6米的高墙;苏格兰威克地方,巨浪把1350吨的庞然大物移动了10米。_?“无风不起浪”,这是大家(      )的谚语,它说明,浪是风吹起来的。风一吹过水面,空气便对水施加压力,水面起了皱纹,变得凹凸不平,波浪便产生了。因为这种波浪是风直接吹起来的,所以叫作“风浪”。

风逐渐增大,浪也不断加高。三四级风的时候,皱纹消失了,代替它的是杂乱无章的锥形而且略带透明的波浪;五六级风时,海面出现了白浪花;刮到七八级,白浪花到处可见;风再大,海面简直是白浪滔天了。

1.请在文中括号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3-09-07更新 | 18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分时节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     ),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顺应自然规律、知晓自然更替和适应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而且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         ,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级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        ”,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        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和日丽       春华秋实       摇身一变       国泰民安
B.海晏河清       春花秋月       摇身一变       国泰民安
C.海晏河清       春华秋实       变幻无常       国富民丰
D.风和日丽       春花秋月       变幻无常       国富民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秋分既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更是秋收冬藏的终点
B.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
C.秋分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春分是春耕夏种的起点
D.春分是春耕夏种的起点,秋分是秋收冬藏的终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也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
B.这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也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
C.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也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D.这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
2022-01-23更新 | 12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     ),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     )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是(     )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     ),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不仅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长势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闲逛   维护   宜于   辛酸
B.信步   维护   易于   辛酸
C.信步   维持   宜于   心酸
D.闲逛   维持   易于   心酸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长势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B.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不仅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C.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不仅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长势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D.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1-07-30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