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456422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1.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
答: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这首词以________二字统摄全篇,凭栏远望,但见秋景萧疏,_____之情充盈心头。
2.结合全词,分析“双燕”“断鸿”这两个意象的作用。
2021-02-05更新 | 2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

[宋]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词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B.《江》词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雨》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但是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D.《雨》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情写景。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切。
2.两首词是虚实结合手法运用的绝妙之作,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该手法在两首词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022-11-06更新 | 3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柳永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①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②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注]①驱驱,奔走辛苦的样子。②行役:受差遣而旅行,此处指柳永赴泗州(在今江苏境内)任泗州判官。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词人舟行淮河的情景,河面波光粼粼,短暂的雨后,水边平地的烟雾也随之消散。
B.上片描写雨后的芳草犹如用染料着过颜色一样,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画面色彩非常鲜明。
C.下片“又是”可见词人旅途劳顿,有多次投宿旅店的经历,暗含对羁旅行役生活的厌倦。
D.结尾描绘船家投宿前的欢乐,“渔灯一点”既是投宿目标,又暗示词人仕途将变得光明。
2.“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这两句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写景手法有何不同?简要分析本词这样写有何作用。
2020-05-27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