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李渔(1610-168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4578388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雅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 如 此 类 者 悉 难 胶 柱 恐 以 一 定 之 陈 言 误 泥 古 拘 方 之 作 者 是 以 宁 为 阙 疑 不 生 蛇 足。     

(选自《闲情偶寄》)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闲情偶寄》是______(朝代)______(人名)的著作。
3.请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的“填词之理”,不超过20个字。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杨

(清初)李渔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值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②溢:超出。③闰: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闰年。④刻:割,引申为克扣。

1.可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       
A.也B.矣C.哉D.焉
2.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3.下列不属于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项是(       
A.对比B.托物言志C.类比D.欲扬先抑
4.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2024-04-15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非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作者提出种柳树“兼为悦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中说道:“鸟音宜晓听”而“独宜于晓也”,其原因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接着写鸟在白天有“虑患之念”,故“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中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末段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2019-12-16更新 | 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无玉树,请以此花当之。花之白者尽多,皆有叶色相乱,此则不叶而花,与梅同致。千干万蕊,尽放一时,殊盛事也。

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众花之开,无不忌雨,而此花尤甚。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群花开谢以时,谢者既谢,开者犹开,此则一败俱败,半瓣不留。语云:“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为玉兰主人者,常有延伫经年,不得一朝盼望者,讵非香国中绝大恨事?故值此花一开,便宜急急玩赏,玩得一日是一日,赏得一时是一时。若初开不玩而俟全开,全开不玩而俟盛开,则恐好事未行,而杀风景者至矣。噫!天何仇于玉兰,而往往三岁之中,定有一二岁与之为难哉!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第①段中“殊盛事也”中“盛事”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第②段中作者说“但绝盛之事,有时变为恨事”的原因是         
3.文中引用“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作用是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玉兰花的主人,为了玉兰花开常常要期盼苦等几年。
B.迎来了玉兰花开,有时却因为一场大雨不能尽情地欣赏。
C.玉兰花的主人苦等几年,却等不来一个朝思暮想的知音。
D.绚烂一时却不能玩赏,这难道不是香花园里的极大憾事?
5.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018-01-11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