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3 题号:47559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①革:通“亟”,病重。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荷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会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庆元四年,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B.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C.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D.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表即上表,进呈奏表。文中辛弃疾奉表归顺南宋,可见奉当有用手恭敬捧着的意思。
B.井邑指城镇或乡村;又称故里。语出《周礼 地官 小司徒》:“大夫为井,四井为邑。”
C.缗钱是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又专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代为计算税课的单位。
D.忠敏是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赞扬性评价的文字,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疾恶如仇,能够不徇私情。与辛弃疾有交往的义端窃取了耿京的帅印逃跑,辛弃疾揣测义端必定会前往金营报告,就急忙追赶抓住了他,取了他的首级。
B.辛弃疾持论劲直,毫不迎合他人。他与皇帝一样,都有收复中原的愿望,在接受皇帝的问话时,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是因为他论述南北的形势,不迎合他人。
C.辛弃疾远见卓识,敢于献言献策。少数民族骚扰湖南时,他认为应当充实朝廷的武备,并上疏朝廷,希望组建“飞虎军”,让少数民族知道有军威,望风惧怕而降服。
D.辛弃疾坚毅果敢,有过人的胆识。修建飞虎营栅时他被弹劾,皇上下金字牌让他停止,他藏起金字牌,尽快完工后陈述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021-01-06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庙号称呼,指皇家家庙里供奉祖先中的最先者。
B.“河东”在古代指黄河以东的地区,“河”专指黄河。
C.“判、知”有主政、管理的意义;“出”指京官外调担任地方官的意思。
D.表奏指臣子向皇帝上表言事;“崩”指帝王、诸侯王、各地方主要官员之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仅仅以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2019-08-12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豉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长外徙。过,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委废单弱:委废,家境衰败;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B.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C.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D.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成人仪式。甫冠,就是刚刚满二十岁,其意与“弱冠”差不多。
B.保伍:即保伍法,古代百姓五家为邻,五邻为保,保之上为村社。“保伍”泛指基层户籍编制。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这里指帝王的住所。
D.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年少聪敏,有文才。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而就,文辞很有气魄。
B.齐州恶霸周高横行霸道,经常欺压良民。他有能力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官吏没有一个人敢去追究他。
C.曾巩既是一个孝子,又是一个照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他在家境衰微之时,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D.治理齐州时,一盗贼主动来自首。曾巩给他吃喝的食物和穿戴的衣帽,并假装做他的随从,与他在齐州四处夸示炫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2)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5.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请列举曾巩出任地方官期间为老百姓做的三件实事。
2022-04-28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