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480225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佑三年进士第。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调民开运河,民间骚然。中书舍人孙傅论高丽于国无功,不宜兴大役,傅坐罢。翰谓傅不当黜,时相怒,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可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可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可。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绍兴元年,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C.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D.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望:姜尚,别号飞熊。西周官为太师。因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B.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也指尽力于王事。这里指前者。
D.诸路:指各支兵马。这里指建炎大变后,兴起的派系不同的军事力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运河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罢去种师道的兵权,许翰认为种师道刚毅有谋,且颇具威信,解除兵权确实不当,但钦宗最终没有接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失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请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直言敢谏,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难以施展抱负。他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晚年也有过辞不就职的经历。
4.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为书抵时相,谓百姓困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
(2) 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累官至大理评事、提举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除户部员外郎。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上语之曰:得此可助经费,归日以版曹处卿。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谢曰:职尔,不敢避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未几,召除户部左曹郎中,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圮,命濛增筑。濛至州,规度城堙,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B.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C.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D.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荫,祖先荫封,后世子孙因先代官爵而受封赏。莫濛就是凭借祖荫考中将仕郎。
B.版曹,宋代户部别称,从上文“措置芦场”可知它是掌管田地、财经的重要机关。
C.陛辞,指朝官离京外任,上殿辞别皇帝,也可以指面见皇帝辞官。文中取前者之意。
D.正旦,即元旦,每年正月初一,又可称为岁首。旦,本义为天亮,也指农历初一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濛在审理张子华贪污一案时,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他也因此得以升迁。
B.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莫濛彻查发现可疑之处,只将正犯上报朝廷,释放其余的人,避免了滥罚无辜。
C.朝廷派遣莫濛筹措办理沙田芦场,任务艰巨,莫濛为尽职责,多方搜求,招来一些怨恨,后来还为此被责罚贬官。
D.莫濛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时,因迟迟不赴任被谏官弹劾,皇帝不但不怪罪他,反而希望官员都能像他一样尽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
(2)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折之,语塞。
5.莫濛出使金国拒不赴宴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3-05-06更新 | 1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辟:________(2)天祥泫然出   涕: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023-03-01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阮,字南卿,江州人。父彦傅,靖康勤王,有功。阮少好学,尚气节。常自称将种,辞辩奋发,四坐莫能屈。尝谒袁州太守张栻,栻谓曰:“当今道在武夷,子盍往求之?”阮见朱熹于考亭,熹与语,大说之。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时孝宗初即位,欲成高宗①之志,首诏经理建业以图进取,而大臣巽懦幸安,计未决。阮试礼部,对策曰:“临安面湖背海,膏腴沃野,足以休养生聚,其地利于休息。建康东南重镇,控制长江呼吸之间,上下千里,足以虎视吴、楚,其地利于进取。建炎、绍兴间,敌人乘胜长驱直捣,而我师亦甚惫也。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已三十年来,阙者全,坏者修,弊者整,废者复,较以曩昔,倍万不体。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古者立国,必有所恃,谋国之要,必负其所恃之地。秦有函谷,蜀有剑阁,魏有成皋,赵有井陉,燕有飞狐,而吴有长江,皆其所恃以为国也。今东南王气,钟在建业,辍而弗顾,退守幽深之地,如是而目谋国,果得为善谋乎?且夫战者以地为本,湖山回环,孰与乎龙盘虎踞之雄?胥潮奔猛,敦与乎长江之险?今议者徒习吴、越之僻国,而不知秣陵之通达,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傥六飞②顺动,申原在跬步间,况一建康那?古人有言‘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人患不为尔。”

知贡举范成大得而读之,叹曰:“是人杰也!”

调南康都昌主簿,以廉声闻,移永州教授。献书阙下,请罢吴、楚牧马之政,而积马于蜀茶马司,以省往来纲驿之费,凡数千言。绍熙中,知濠州,请复曹玮方田,修种世衡射法,日讲守备,与边民亲访北境事宜。终阮在深,金不取南设。其后改知抚州。

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私谓所亲曰:“吾闻公卿择士,士亦择公卿。刘歆、柳宗元失身匪人,为万世笑。今政自韩氏出,吾肯出其门哉?”陛对毕,拂衣出关。侂胄闻之大怒,批旨予祠。阮于是归隐庐山,尽弃人间事,从容觞咏而已。朱熹尝惜其才气术略过人,而留滞不偶云。

嘉定元年卒。

(选自《宋史·王阮传》,有刑节)


[注]①高宗: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②六飞: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常以此代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B.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C.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D.主上独见远览/举而措诸事业/非固以临安为不足居也/战守之形/既分进退之理/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这里指北宋靖康之乱时王彦傅曾带兵救援朝廷。
B.建业,地名,今南京。后文中的“建康”“秣陵”也都是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
C.教授,官职名,是地方教育机构的长官,主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的设定等事务。
D.陛对,指古代臣子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臣子间相互质询。陛,古代宫殿的台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阮年幼好学,为人喜爱。他曾经拜见袁州太守张械,后又到考亭拜谒朱熹,朱熹和他交谈后感到非常高兴。
B.王阮为官清廉,勇于变革。他任主簿以清廉闻名,做永州教授时为节省费用而改变在吴、楚一带养马的政策。
C.王阮尽忠职守,不忘备战。他担任濠州太守时,每天讲授防御,还亲自探访边境,金人因此不敢向南侵犯。
D.王阮崇尚气节,不畏权贵。他坚持操守,不肯投身韩侂胄门下,以免为后人耻笑,最终归隐庐山,不问世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犹富人之财,不布于通都大邑,而匣金以守之,愚恐半夜之或失也。
(2)韩侂胄宿闻阮名,特命入奏,将诱以美官,夜遣密客诣阮,阮不答。
2020-04-25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