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480702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做到准确流畅的表述,靠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B.5G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毕竟,通信技术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能更加智能、便利地生活。
C.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D.众多的准妈妈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既能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又能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
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留守儿童”在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热烈响应、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为了保障运营安全,地铁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高峰期人员过于拥挤,尽快建立票价激励机制,鼓励乘客避峰出行。
2021-08-23更新 | 4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明清以降苏绣艺术开始走向成熟。自宋代以后,苏州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明朝时,苏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___________,笔墨韵味___________,有“以针作画”“___________”之称。自此,苏绣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___________。清朝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

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B.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往往富家闺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C.当时不仅有绣工以刺绣为生,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
D.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工,而且富家闺秀往往也以此陶冶性情,消遣时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惟妙惟肖       淋漓尽致       鬼斧神工       媲美争艳
B.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       巧夺天工       媲美争艳
C.栩栩如生       酣畅淋漓       鬼斧神工       分庭抗礼
D.惟妙惟肖       酣畅淋漓       巧夺天工       分庭抗礼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双面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D.“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021-06-02更新 | 7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纪委在查处杨达才、刘铁男等一批贪腐高官的同时、积极拓宽反腐渠道,搭建了网络反腐举报平台,这一举措激发了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
B.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和精神文明标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C.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最新发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史料。
D.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我国重大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2016-11-18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