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4 题号:4863940
下列诗句中,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D.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知识点】 修辞手法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咏梅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裁。(比喻)
B.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反问)
C.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拟人)
D.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对偶)
2020-06-06更新 | 6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上了它的幽静。傍山而居,是颇有情趣的。

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栽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甲___________。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喳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嚼嚼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地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乙_________,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地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
B.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
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
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8-21更新 | 26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大树对研究区域的生物群落演化以及生态适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个科学谜题——如何把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从树根里面,送到高高在上的枝头呢?

比如说,科考队发现的不丹松,高度为76.8米,换算成居民楼,大概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如果没有水泵提供压力,我们根本无法在如此高度享受自来水服务。那么没有水泵的大树

最初,人们认为, ②     。所谓毛细作用,就是水会顺着很细很细的管道向上,这些管道越细,爬升的高度就越高。但经过计算发现,以大树输送管道(维管束)的尺寸所产生的毛细作用,根本无法把水分送到几十米高的地方。

实际上,大树还真的有个水泵——枝干顶端的叶子。叶子不停地向空气中释放水汽,树干维管束的水分就会来补充,通过这样的传递,。因为跟蒸腾作用有关,这种特别的提升力就被称为蒸腾拉力。不过,这个供水系统究竟是如何常年运转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到目前还是个谜。

1.请在文中画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3-04-08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