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49517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芋老人传

周 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或诸侯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天子设七庙,诸侯设五庙,士、大夫和庶人不准设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芋老人与老伴度日,儿子不在身边。其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能急人之困,文中帮助了一位书生。
B.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C.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现下层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与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对平步青云的相国的批判是尖锐的。
D.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着力鞭挞最后一种情况,充分表现出对某些士大夫的愤怒和鄙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译文: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译文:
【知识点】 其他明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君。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皇帝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想要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答应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022-02-18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愧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珠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游唤》序

明·王思任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得看尽。归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曰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华山,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阁,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郗诜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注】①台荡:天台山与雁荡山。②缁黄: 缁衣(黑衣)黄冠,指和尚、道士。③郗诜:西晋人。④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七千由旬,谓路途远,地域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之于怀喻:理解
B.谓其昼视日第:仅仅
C.今年得看尽始:开始
D.山川之好耶羞:感到羞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老将至而人识低
B.及其之既倦蛟龙虎豹之啸据
C.犹不能不之兴怀语人
D.亦将有感斯文彼其眼足胸中自立一隔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节选部分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有力批判了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
B.《<游唤>序》列举司马迁和刘禹锡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们受限于地域和视野,即使贤者也不免认识狭隘。
C.《兰亭集序》节选部分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游唤>序》开篇即点明题旨,境界壮阔,笔墨放纵。
D.《兰亭集序》借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作为山水诗文集序的《<游唤>序》,则希望借“游”山水来“唤”醒世人。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2019-07-18更新 | 1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黄梦星卷

【明】王阳明

潮有处士黄翁保号坦夫者,其子梦星来越,从予学。越去潮数千里,梦星居数月,辄一告归省其父;去二三月辄复来。如是者屡屡。梦星性质温然,善人也,甚孝。然禀气差弱,若不任于劳者。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因谓之曰:“生既闻吾说,可以家居养亲而从事矣。奚必往来跋涉若是乎?”

梦星跽而言曰:“吾父生长海滨,知慕圣贤之道,而无所从求入。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得夫子之学,与闻其说而乐之,乃责梦星,曰:‘吾衰矣,吾不希汝业举以干禄。汝但能若数子者,一闻夫子之道焉,吾虽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梦星是以不远数千里而来从。每归省,求为三月之留以奉菽水,不许;求为逾月之留,亦不许。居未旬日,即已具资粮,戒童仆,促之启行。梦星涕泣以请,责之曰:“唉!儿女子欲以是为孝我乎?不能黄鹄千里,而思为翼下之雏,徒使吾心益自苦。’故游夫子之门者,固梦星之本心;然 不能久留于亲侧,而倏往倏来,吾父之命不敢违也。”

予曰:“贤哉,处士为父!孝哉,梦星之为子也!勉之哉!卒成乃父之志,斯可矣。”

今年四月上旬,其家忽使人来讣云,处士没矣。呜呼惜哉!呜呼惜哉!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苟有言论及之,则众共非笑诋斥,以为怪物。惟世之号称贤士大夫者,乃始或有以之而相讲究,然至考其立身行己之实,与其平日家庭之间所以训督期望其子孙者,则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为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求其诚心一志,实以圣贤之学督教其子,如处士者,可多得乎!而今亡矣,岂不惜哉!岂不惜哉!阻远无由往哭,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乃父之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禀气差弱                                               禀气:脾气
B.既乃获见吾乡之薛、杨诸子者                    获见:获得接见(认识)
C.故游夫子之门者                                     亟:急切
D.则众共非笑诋斥                                        非笑:讥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善人也,甚孝                      因人之力敝之
B.乃责梦星                            作《师说》贻之
C.责之曰                                故木受绳
D.处士为父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梦星不顾身体羸弱,在潮州和越州两地来回奔波,向王阳明学习先贤之道,文章刻画了一位勤勉好学的少年形象。
B.黄保十分向往圣贤的学问,但因为自己身处海滨,找不到可以学习交往的朋友,就把做学问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C.作者批评了当时一些读书人只做表面文章,名与实往往相背离的情况,推崇黄保真心实意教育儿子努力学习的品性。
D.文章语言平实,细节生动,叙述黄梦星求学的艰苦历程,侧面表现了黄保的不求功利诚心向学,显示出高明的写作技巧。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遥寄一奠以致吾伤悼之怀而叙其遣子来学之故若此以风励夫世之为父兄者亦因以益励梦星使之务底于有成以无忘乃父之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窃怪其乃不惮道途之阻远,而勤苦无已也。
(2)圣贤之学,其久见弃于世也,不啻如土苴。
2019-02-25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