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49711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及长,猜鸷好兵,居边久,益骄侈。常令奴客、诸妾数百人被甲习战,相击刺,死伤甚众。后元吉中创,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壮士拉死,私谥慈训夫人。

元吉喜鹰狗,出常载罝罔三十车,曰:"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夜潜出淫民家,府门不闭。歆骤谏,不纳,乃显表於帝曰:"王数出与窦诞纵猎,蹂民田,纵左右攘夺,畜产为尽。每射於道,观人避矢以为乐。百姓怨毒。不可与共守。"有诏召还。元吉密讽民诣阙请,乃得归。武周以五千骑屯黄蛇岭,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达怒,导武周陷榆次。元吉保祁,贼急攻之,遁还并州,贼张甚。元吉绐司马刘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锐士拒贼。"因赍宝物、携妻妾夜出,委军奔京师,并州陷。

时秦王有功,而太子不为中外所属,元吉喜乱,欲并图之。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太子不忍,元吉数讽不已,许之。於是邀结宫掖,厚赂中书令封德彝,使为游说,帝遂疏秦王,爱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壮士,厚赐之,使为用。元吉记室参军荣九思为诗刺之曰:"丹青饰成庆,玉帛礼专诸。"元吉见之,弗悟也。其典签裴宣俨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泄,鸩杀之。自是人莫敢言。秦王尝从帝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於我何害?"

突厥郁射设入围乌城,建成荐元吉北讨,乃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帝知之,不能禁。元吉承间密请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杀之无名。"元吉曰:"王昔平东都,顾望不即西,散金帛树私惠,岂非反邪?"帝不应。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率更令王晊密以谋告秦王,王召僚属谋,皆曰:"元吉戾很,使得志,且不能事其兄。往者护军薛宝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秦王由是定计。

死年二十四。子承业为梁郡王,承鸾渔阳王,承奖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义阳王,并伏诛。贞观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谥。后改封巢,以曹王明

                                                                                   (节选自《新唐书·高祖诸子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B.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C.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D.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为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颁赐的谥号不同。
B.宫掖,指皇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也是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秦代名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
C.嗣,本指(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也可指过继继承人给他人作为后代。
D.幸,旧指皇帝亲临某地,对某施以宽容政策,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幸”特指皇帝的这种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吉出生后被母亲嫌弃,由侍媪乳养长大,但长大后的他好斗残忍,骄奢淫逸,后来侍媪制止他的残忍行为,反被他命壮士弄死。
B.李元吉为了帮助太子除去秦王,一方面找人游说高祖,使高祖疏远秦王,另一方面藏匿亡命之徒,密谋筹划在自己的家中刺杀秦王,最后被太子制止。
C.李元吉不仅放纵游猎,招致百姓怨恨,被宇文歆告到高祖那里,而且作战指挥无能,最后竟然扔下军队,带着妻妾偷偷逃回了京城。
D.李元吉在高祖面前密请加害秦王不成,又与太子密谋杀害秦王,他们的阴谋被秦王知道后,秦王定计平乱,李元吉和他的儿子们全被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
(2)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思,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B.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C.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D.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礼”,指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即《仪礼》《礼记》和《周礼》。
B.“炀帝”,谥号;《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此指隋炀帝。
C.“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D.“致仕”,古代官员一般六十岁退休,交还官职,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详备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2)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2022-06-10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国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国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指幼儿失去父母。《孟子·梁惠王》中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六经,是指六部先秦古籍,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孤苦,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仕途多舛。韩愈反感宪宗供奉佛骨,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处死,众人求情,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前往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当时世人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6.把以下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2023-01-13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方庆叹曰:“是必致远。”会张说谪岭南,一见厚遇之。擢进士,始调校书郎,为左拾遗。时玄宗即位,九龄建言:“臣谓选部之法,敝于不变。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俄迁左补阙。九龄自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九龄文雅,为帝知。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遂止。九龄体弱,有风度。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议论必极言得失。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

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B.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C.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D.九龄曰/宰相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拾遗,唐代谏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古代官职以左官为上。
B.谥,古代帝后、贵族、大臣或其它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后世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出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唐朝设吏、农、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D.孙武,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有关史料记载有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富有才华,聪敏致远。他七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凭文章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称赞,时贬岭南的张说也欣赏看重他。
B.张九龄指陈时弊,恪尽职守。他指出当时选部的法则弊病在于不变,建言应考核当选者的才能品德,评定等级并选择使用。
C.张九龄善于识人,先知先觉。他参与吏部选拔,能够鉴别人才,考核公平;看到安禄山态度骄慢,便知其会反叛,建议诛杀。
D.张九龄素有风姿,文雅友善。他用笏袋装笏板,皇帝任用新人也以他的风采为标准;别人写不了的诏书他起草即成;交友能始终如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2023-01-09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