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498658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笑,予亦惊寤
B.①履巉岩,蒙茸                 ②至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D.①攀栖鹘之巢                     ②正襟坐而问客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归谋诸妇         ②侣鱼虾友麋鹿
B.① 状似松江鲈       ②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C.①凛其不可留也                     ②浩浩如冯虚御风
D.①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本是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艺”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质,成为一种文体。分“大赋”、“小赋”、“文赋”、“骈赋”、“律赋”,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代表。
B.望: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
D.《后赤壁赋》与《前赤壁赋》都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贬所所作,表现的是一种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词语中加点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坐(端坐)
B.江陵(向下)                            顺流而(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                         横槊赋诗(长矛)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米粒)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A.至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C.少焉,月出东山之上。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人。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托遗响于悲风。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C.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17-12-25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传沈征君画,多不传。余友王二樵,以画名江左。其为余画梅花,苍秀孤峭,有古士气。因自号梅花和尚,以方外自居。故其所作,类多佛像及诸鬼神,设色绝异,非复俗笔可拟。尝为余画《秋山听瀑图》仿大李将军设色净润而气韵生动。又尝为余写竹,风枝雨叶,潇潇飒飒,如闻其声。每与言画,殊有解会不能到者。余时方从京师南还,过济宁,晤二樵于汶上舟次。二樵出一卷索题,展之,乃泼墨写生,中有一鸟,威神意态,颇似朱顶鹤。余时已醉,日下夕阴,水波溶溶,望之,如在空濛间。因提笔纵书其后曰:八大山人,南昌人也。往尝客高邮,与二樵友善。二樵尝言:‘山人画法,从口入,不在手出。’予诘之,颇不以为然。然见山人诗及字迹,脱略寒俭之状,不烦整栉,而精神炯然。久之,则沉深莽蔼,如见其人。其为画也亦然。以是知二樵之言妄也。

(节选自《尧峰文钞》,有删改)

材料二:

李营丘,以笔墨自适,意在笔先,挺然秀出,有气韵生动之感。其画山也,不用皴法,而见层叠;其画水也,不施矾石,而如声响。此非深得江山之趣者不能为也。

余尝观其画,皆天地自然之意,无一点人为强加。正如古人所云出乎其类,乎其萃者矣。盖李君之画,既得江山之姿,又兼笔墨之妙,使人观之,如在画中游赏,流连忘返。

余谓画者,莫贵乎得其意。若拘泥于形象,纵然纤毫毕现,亦不足贵也。李君之作,深得此理。其笔下江山,虽非世间所有,却令人心向往之。此乃画中之高境也。

昔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画亦如此。观李君之画,知其用心良苦,用笔精良,真可谓得其精髓,失其糟粕者矣。

余每观李君之画,未尝不叹服其才情出众,技艺超群。而今之人,多急功近利,少有如是用心于艺者。李君之画,实为难得之珍品也。

(节选自苏轼《书李营丘山水图》)

【注】①八大山人:朱耷,中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他的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尝A为余画B《秋山听瀑图》C仿大D李将军E设色F净润G而气韵H生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如同,与“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如”词义不同。
B.非,指不是,与“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非”词义相同。
C.拔,指超出,与“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中的“拔”词义不同。
D.徒,指仅仅,与“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中的“徒”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二樵凭借画在江左地区闻名,其作品独具匠心,色彩运用绝妙非凡,富有气韵,不是一般的俗笔能比得上的。
B.李营丘在山水画中善于运用笔墨,其画作具有生命力;他特别擅长表现江山的自然之美,令人如临其境。
C.李营丘虽然不采用传统的皴法和矾石技艺来画山水,但是能将山的层叠感和水声表现得淋漓尽致。
D.沈征君的画作因其罕见而更添神秘色彩,李营丘的画作则因广泛流传而被认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时方从京师南还,过济宁,晤二樵于汶上舟次。
(2)而今之人,多急功近利,少有如是用心于艺者。
5.请分析王二樵和李营丘在艺术创作上的相同之处。
2024-04-22更新 | 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①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②至夜月明(              )
③与之噌吰者相应   (              )
3.选出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A.余自齐安行适临汝B.大石立千尺
C.素留侯张良D.道芷阳
4.选出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硿硿                      微波入
B.余固笑不信也        涵澹澎湃为此也
C.周景王无射也        徐而察
D.森欲搏人               沛公默
5.翻译句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6.本段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020-08-1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