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图文转换 > 表格/图表
【知识点】 表格/图表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校对高一280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有关数据统计如下:
对研究性学习态度 人数比例其中参与研究性学习情况与比例
喜欢或比较喜欢 22981.8%有参与经历者占57.6% 无参与经历者占42.4%
不喜欢 5118.2%有参与经历者占9.8% 无参与经历者占91.2%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条限30字)
(1):
(2):
2017-04-13更新 | 3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斯奈德有一首题为《桶上痕》的小诗,全诗仅三行,直白且通透,充满了自然生趣,干干净净又清清爽爽,语言也毫无费解之处。从形式上看,诗人耍了些小花招儿:他故意没有使用传统的左对齐的文字排列方式,而是以一种参差错落的形态呈现诗歌,同时又模仿了啄木鸟在桶上啄出的凹痕。这一形式所制造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感给诗歌增加了动感和活力。它上下摇摇晃晃,但又稳稳当当,整个结构产生了一种微小的能量——也许它的形状就像一只正在“笃笃”啄木头的啄木鸟。

不难看出,诗中也有一个微小的线性时间结构,表面上看,这三行诗写的依次是“声”“鸟”“景”。先是未见其鸟先闻其声,诗人远远听到了“笃笃”之响,然后意识到是啄木鸟在啄桶,最后将目光转移到了森林,诗人听到林中传来的阵阵回声。这个次序有点儿像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中的倒装,这个写景颇有几分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妙趣。往深处想,诗人必定十分熟悉此处的环境,亦不是第一次听到啄木鸟将桶啄出凹痕的声音,不然“桶”“啄木鸟”“啄桶声”都是未知数,猜测的难度增大了——他看不到桶,又如何知道啄的是桶?还啄出了一个凹痕呢?也许之前他曾看到过桶上的凹痕,所以才猜出是啄木鸟干的“好事”;也有可能,诗人曾恰巧瞥见了啄木鸟从“犯罪现场”飞离的踪影。

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下列选项中符合《桶上痕》的内容和形式的一项是(     
A.B.
C.D.
2.独立语是句子的特殊成分,与句内的其他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在表意上有特定的作用。请分析第二段中两个加点的独立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2024-05-19更新 | 26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老师请教。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话言通顺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一处不超过30字。二、三处不超过20字。
考查知识点(该题总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评
现代文阅读9分0分9分67%
古诗文阅读18分15分20分49%
文学、实用类阅读10分12分12分45%
语言文字运用18分16分14分80%
作文48分51分49分82%
刘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老师:是刘洋啊,快进来。拿来我看看。
安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律。__________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
2016-11-18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