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51158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的乡镇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重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2)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知识点】 张廷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B.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C.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D.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起居注”指前者。
B.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如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等。
C.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时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D.姓氏: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分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
B.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
C.宋濂敢于直言,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
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2022-04-07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nán)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二于驺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sǒu)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梃:棍棒。驺(zōu):骑马驾车的随从。鞫(jū):指审问犯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一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文教即是儒学,也包括诸子百家等国学。文、道、释并称东方三教。类似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并称西方三教。
D.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以后,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C.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D.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2018-10-15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肄业中,裕采古诸侯、贵戚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渊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阼,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初,撒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

寻代王恕为吏部尚书。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以内降得官,裕言:“先有诏,文官不由臣部推举传乞除授者,参送法司按治。今除用纶等,不信前诏,不可。”给事中吕献等皆论奏,裕亦再疏争,终不听。裕为人坦夷谅直,谙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耿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B.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C.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D.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文中指国子监,是古代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有的朝代还兼为最高学府。
B.改元,指帝王在位期间中途改换年号,如《〈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C.巡按,职官名,明朝诏命巡按御史到各地考核吏治,审理大案。
D.朝贡,古代外国或藩属国来朝觐君主并且敬献礼物。如“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裕与人不和,遭人中伤。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又偏私自己同乡李裕,想让李裕代替耿裕担任尚书,于是万安与李孜省合谋中伤耿裕。
B.耿裕熟知国事,崇尚节俭。孝宗继位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就条陈上奏天下发生的灾祸以及蒙受冤屈的谏官等。
C.耿裕实事求是,敢于直谏。巡视光禄御史以费用不足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耿裕等疑有侵盗弊。南京守备中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供物品,耿裕上书请求皇上不能准许。
D.耿裕尊崇制度,坦率耿直。御用监匠人李纶等人因为是宫中直接下达的命令而担任了官职,耿裕认为这不符合之前朝廷的诏令,可惜皇帝不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
(2)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
2019-04-24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