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82 题号:5168180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D.要害   臆造    径直
【知识点】 一般词语解读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乃令张良留谢
2016-11-18更新 | 8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青城坐雨图轴》充分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该画以( ① )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皴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该画虽着墨不多,且干且润,但在色与墨的深刻( ② )中,凸显了烟雨氤氲之感,真正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在这幅画中,雨水打湿之处墨色十分浓重,而尚未湿漉的山路、屋檐则用留白之法,颇显其融情山水、寄情自然的( ③ ),也呼应了画作题识——“青城山中坐雨,林峦杳霭,得图而归”。《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明代画家陆治曾在隐居支硎山期间,因感悟支硎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黄宾虹则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出《支硎山秋色图》,与陆治进行了时空上的对话,特别是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前述《青城坐雨图轴》相比,                      ,进一步诠释了其所倡导的“内美”理念。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所见山水看作是统一整体,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此画集中表达出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特别是其对夜山这一对象物的( ④ )。这之中既包含人生的经验,又传递着艺术的情境,给人以立足于自然之中的深邃感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描摹     ②交织     ③理想     ④潜心观察
B.①描摹     ②交融     ③理念     ④静心观照
C.①描绘     ②交融     ③理念     ④潜心观察
D.①描绘     ②交织     ③理想     ④静心观照
2.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划波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宾虹此画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也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
B.黄宾虹此画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而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
C.黄宾虹此画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
D.黄宾虹此画意在呈现自然之秋,已不再囿于烟雨朦胧之感的描绘,而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将笔墨聚焦于特定的时节之上——秋色
3.上文划横线处的句子为段落中心句,该句子是__________
2022-02-09更新 | 8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推荐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 便是《尧典》。先秦诸子都对尧舜 ,虽然说法时有 ,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   津津乐道   歧意B.首篇   乐此不疲   歧意
C.首篇   津津乐道   分歧D.开篇   乐此不疲   分歧
2018-11-20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