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文天祥(1236-128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54050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B.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C.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D.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文天祥在集英殿应试,被皇帝钦点为第一。
B.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文中指文天祥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古代还用征、辟、拜、授、察、迁等词语来表示授予官职。
C.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本文指国家社稷。
D.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建元,指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如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后改元“开元”“天宝”。
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谈判有理有据。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扣押,被带到镇江。
B.文天祥视死如归。至元十五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后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C.文天祥有自己的报国心愿。他认为,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猛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D.文天祥表明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兴国家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瑞州三贤堂记

文天祥

瑞有三贤祠堂。三贤,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祠堂旧在水南,景定庚午毁于兵。前守严陵方君逢辰迁之稍西,垂成而去。某为君代,相遇于上饶。君语及斯堂曰:“瑞人敬三贤也如生,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焉,予是以亟新之也。然涂塈未毕,像设未备,子成之,成则为之记。”

某至郡,既敬奉君之教,遂率诸生行释菜礼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夫瑞为郡,号江西道院。在汴京盛时为远小,故余、苏二公皆谪至。杨公江西人,虽自蓬监出守,殊不淮阳也。瑞人矜而相语,概曰:“吾郡以三贤重。余公坐党范文正;苏公坐救其兄东坡先生,后又以执政坐元祐党;杨公坐争张魏公配享事。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然三贤所养,犹有可得而窃窥者乎?范公忤吕丞相而去也,未几复用。襄公自瑞徙泰,乃独请岭南便郡以归,愈去愈远,岂非所谓同其退不同其进者耶?苏公世味素薄,记东轩,谓颜氏箪瓢之乐,不可庶几,而日与郡家收锱铢之利,曾不以为屈辱。异时再谪、三徙之余,退老颍滨,杜门却扫,不怨不,使人之意也消。若杨公则肆意吟哦,笔墨淋漓,在郡自为一集,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无以异也。若三贤者,岂以摈斥疏远累其心哉!

夫摈弃疏远不以累其心者,其流或至于翛然远举,超世遗俗,而三贤又不。余公用于庆历,苏公于元祐,蹇蹇匪躬,皆在困踬流落之后。杨公当权奸用事,屡召不起,报国丹心,竟忧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由前言之,吾知在瑞时,乐天安土;由后言之,吾知在瑞之时,乃心罔不在王室。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瑞人之敬三贤也,又于此思之,当有以称方君所为欲记斯堂之意。某与先正,无能为役

【注释】①本文是文天祥担任瑞州郡守时为“三贤堂”落成而写的记文。三贤,分别指余靖、苏辙和杨万里。当初范仲淹被贬谪瑞州时,余靖说这样处置会使天下人不敢再进忠言,因而被贬到瑞州掌管酒税。苏辙为救苏轼被贬谪瑞州掌管盐酒税。②塈:jì,抹涂屋顶。③释菜礼: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④便郡:政务轻简之郡。⑤蹇蹇匪躬:忠直谏诤。⑥罔: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                         闵闵:忧虑
B.殊不淮阳也                                          薄:轻视
C.杜门却扫,不怨不                                尤:犯错
D.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                         畴昔:过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瑞人敬三贤也如生B.故余、苏二公皆谪至
吾知在瑞       报国丹心,竟忧死
C.子成之,成则为之记D.在汴京盛时为远小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之稍西,垂成而去。
(方君)把祠堂迁到城西,在将要竣工时离任了。
B.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方君的书信多次到来,劝诫(我)记录它的落成,我不能够推辞。
C.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如果这三位贤人都没有获罪,又怎么能够遭受我们这块土地的侮辱呢!
D.某与先正,无能为役。
4.下列对文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中,“襄”“文定”“文节”分别为三人的谥号。
B.“严陵方君逢辰”中,“方君”是人名,“严陵”是籍贯,“逢辰”意思是过生日。
C.“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的正常句式应为“噫,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甚矣”。
D.“太史公曰”,一般放在《史记》文章的结尾,表达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
5.根据文章四、五段的内容,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贤“乐天安土”和“心罔不在王室”的具体表现。
“乐天安土”“心罔不在王室”
余公请求到岭南过轻简的生活即使在困顿的时候,也忠直谏诤
苏公
杨公

②《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三贤精神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回答文天祥修建三贤堂的原因有哪些。
2017-08-20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治。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气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惜。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

(选自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有删改)

[注]①唐宰相鲁公:借唐宰相颜真卿代指宋宰相文天祥。文中“公”指文天祥。②榜:浆,代指船。③《史记》中有《秦楚之际月表》,列举秦、楚、汉之间的大事。谢翱欲仿其体例作《季汉(宋)月表》。“季汉”实指“季宋”。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

材料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选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兹游A亦良B伟C其为D文词E因以达F意G亦诚H可悲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文中指平民,与《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布衣”意思相同。
B.卒,最终,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的“卒”意思不同。
C.三,文中指多次,与《鸿门宴》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意思相同。
D.薄,文中指迫近,与《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先追述了作者与文天祥的交情,营造了一种“悲歌慷慨”的情绪氛围,既交代了写作因由,也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B.材料一作者与友人为祭悼文天祥做了筹划与安排,在西台行跪拜礼,放声大哭,共同祭悼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文辞情浓意切。
C.材料一作者回想少年时拜谒子陵祠的往事,祭拜后又抒情,全文感情达到高潮,表达了要追随文天祥并以死报国的决心。
D.材料二文天祥写自己在元朝营地的举动和所思所想,他毫不畏惧,据理抗争,震动元朝统治者,并表达了以死报国的决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盂叔侄为逆。
5.材料一中,作者为何想写《季汉(宋)月表》?请简要回答。
2024-04-25更新 | 6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瑞州三贤堂记

文天祥

瑞有三贤祠堂。三贤,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祠堂旧在水南,景定庚午毁于兵。前守严陵方君逢辰迁之稍西,垂成而去。某为君代,相遇于上饶。君语及斯堂曰:“瑞人敬三贤也如生,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焉,予是以亟新之也。然涂塈未毕,像设未备,子成之,成则为之记。”

某至郡,既敬奉君之教,遂率诸生行释菜礼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夫瑞为郡,号江西道院。在汴京盛时为远小,故余、苏二公皆谪至。杨公江西人,虽自蓬监出守,殊不淮阳也。瑞人矜而相语,概曰:“吾郡以三贤重。余公坐党范文正;苏公坐救其兄东坡先生,后又以执政坐元祐党;杨公坐争张魏公配享事。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然三贤所养,犹有可得而窃窥者乎?范公忤吕丞相而去也,未几复用。襄公自瑞徙泰,乃独请岭南便郡以归,愈去愈远,岂非所谓同其退不同其进者耶?苏公世味素薄,记东轩,谓颜氏箪瓢之乐,不可庶几,而日与郡家收锱铢之利,曾不以为屈辱。异时再谪、三徙之余,退老颍滨,杜门却扫,不怨不,使人之意也消。若杨公则肆意吟哦,笔墨淋漓,在郡自为一集,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无以异也。若三贤者,岂以摈斥疏远累其心哉!

夫摈弃疏远不以累其心者,其流或至于翛然远举,超世遗俗,而三贤又不。余公用于庆历,苏公于元祐,蹇蹇匪躬,皆在困踬流落之后。杨公当权奸用事,屡召不起,报国丹心,竟忧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由前言之,吾知在瑞时,乐天安土;由后言之,吾知在瑞之时,乃心罔不在王室。呜呼,此其所以为三贤欤!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瑞人之敬三贤也,又于此思之,当有以称方君所为欲记斯堂之意。某与先正,无能为役

【注释】①本文是文天祥担任瑞州郡守时为“三贤堂”落成而写的记文。三贤,分别指余靖、苏辙和杨万里。当初范仲淹被贬谪瑞州时,余靖说这样处置会使天下人不敢再进忠言,因而被贬到瑞州掌管酒税。苏辙为救苏轼被贬谪瑞州掌管盐酒税。②塈:jì,抹涂屋顶。③释菜礼:古代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④便郡:政务轻简之郡。⑤蹇蹇匪躬:忠直谏诤。⑥罔: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无所于祠,意闵闵                         闵闵:忧虑
B.殊不淮阳也                                          薄:轻视
C.杜门却扫,不怨不                                尤:犯错
D.与畴昔道山群贤文字之乐                         畴昔:过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瑞人敬三贤也如生B.故余、苏二公皆谪至
吾知在瑞       报国丹心,竟忧死
C.子成之,成则为之记D.在汴京盛时为远小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之稍西,垂成而去。
(方君)把祠堂迁到城西,在将要竣工时离任了。
B.而君书三至,谂记之成,某不得辞。
方君的书信多次到来,劝诫(我)记录它的落成,我不能够推辞。
C.使此三贤者皆无所坐,安得辱临吾土!
如果这三位贤人都没有获罪,又怎么能够遭受我们这块土地的侮辱呢!
D.某与先正,无能为役。
4.下列对文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襄公、苏文定公、杨文节公”中,“襄”“文定”“文节”分别为三人的谥号。
B.“严陵方君逢辰”中,“方君”是人名,“严陵”是籍贯,“逢辰”意思是过生日。
C.“噫,甚矣,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的正常句式应为“噫,瑞人之好是懿德也甚矣”。
D.“太史公曰”,一般放在《史记》文章的结尾,表达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看法。
5.根据文章四、五段的内容,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贤“乐天安土”和“心罔不在王室”的具体表现。
“乐天安土”“心罔不在王室”
余公请求到岭南过轻简的生活即使在困顿的时候,也忠直谏诤
苏公
杨公

②《岳阳楼记》中最能体现三贤精神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回答文天祥修建三贤堂的原因有哪些。
2017-06-02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