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明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540502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蔺相如墓①

[宋]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咏蔺相如

[明]高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注】①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在体裁上均属于七言绝句,借吟咏蔺相如抒爱国之情。
B.范诗触景生情,写出了作者对蔺相如的祭奠与仰慕之情。
C.范成大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宁死也要保全国体,不辱使命。
D.高诗前两句吟咏蔺相如渑池会上的功绩,赞颂蔺相如的神勇。
2.“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①樽罍:酒杯。②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2.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020-05-31更新 | 3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明初著名诗人。诗人曾于吴淞青丘隐居,一日傍晚外出散步,有感而作此诗。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一项是(       
A.首联交代行踪,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
B.颔联炼字准确, “翻”和 “拂”表现出江村动物的生机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C.颈联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夫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
D.尾联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蛙鸣声增添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2.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018-11-20更新 | 1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

谢榛

天书早下促星轺,二月关河冻欲消。

白首应怜班定远,黄金先赐霍嫖姚。

秦云晓渡三川水,蜀道春通万里桥。

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原上草萧萧。


【注】①谢少安,是作者谢榛的好朋友,四川射洪人。②固原:明代“九边”之一,为甘肃的边防重镇。星轺:皇上所派使者乘坐的马车。④鹡鸰,鸟名,喻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谢少安“犒师固原”始因、时间、地点以及天气情况,渲染了谢少安此时的心情。
B.颔联使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怜”字为点睛之笔,抒发了对戍边官兵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C.颈联实写了谢少安从甘肃入蜀地的情形,将自古以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写得轻巧通达。
D.本诗将题意逐层安放,内容繁多却井井有条,一气贯通,有神无迹,气象雄浑,情真意切。
2.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0-01-09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