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552229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D.“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最能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词语,谓之“诗眼”。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感旧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③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④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⑤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⑥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B.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C.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2022-06-13更新 | 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过了沙头渐渐看到了村庄,这里地势低平,江水广阔,气候凉爽。
B.杨诗虽只有四句,但也遵循着“起、承、转、合”结构章法,其中转句有画龙点睛之妙。
C.从题目看,陆诗是写给子女的,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D.陆诗前两句告诫子女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否则将来可能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所表现的哲理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这与我们高中学过的哪篇文言文哪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意味相同?
2023-07-26更新 | 3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

陆游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

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

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②青城,指青城山,在今成都市附近,为道教圣地。陆游早年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入其幕府参赞军务,不久奉调回成都,北伐梦碎。赤城,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道教圣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自己年事已高,有生以来乐享太平,与家人躬耕自食,意含反讽。
B.颔联语意浅近,对仗工整;“悲”字为全诗的诗眼,“风声”“雨声”语意双关。
C.颈联抒写悲情,描写清泪沾襟的老者形象;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诗人的悲情。
D.尾联间接抒情,写新春之际,诗人决意到赤城山修道炼丹,极写内心的痛楚。
2.诗人因何而悲?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1-02-0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