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5528800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辛弃疾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
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7-18高三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审美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刘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请做简要赏析。
2019-10-23更新 | 1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注】①作于绍照无年(1190年),时辛弃疾赋闲于带湖,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出自《庄子》:“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
1.弃疾这首词也以健笔写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但是比较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区别。同是抒发____的情怀,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章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则表现为_____
2.整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2018-01-01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注:①此词作于嘉泰三年(1203)词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②秦望山:在今浙江绍兴市。③若耶溪:会稽南二十多里,相传为春秋时期越国美人西施浣纱之处。④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⑤王亭谢馆:王、谢两家是东晋时豪门贵族,子弟众多,大多住在会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望山头”三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倒立江湖”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风狂雨急之貌,语言鲜明形象。
B.词人从急遽的自然变化中,悟出一个哲理:事物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阴晦可以转为晴明,晴明又含着风起云涌的因素。
C.这首词上片从云雨到西风,再到明月天籁、万窍号呼,远近高低,由景到人,古今结合,大大超越了诗人所见所闻。
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以自然喻人事;下片怀古抒情,以历史比现实。苍凉厚重,整体呈现自然蕴藉之美。
2.词人在下片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5-03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