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55576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B.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C.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D.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土那样对待他。
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不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戹,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絜。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休假。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5.史学作者注重史德,实事求是不拘于儒家教义的约束,对史实总是细加考证,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不隐其恶行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2022-04-22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乙】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文中的侍坐体现了孔子和弟子们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B.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舞,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以舞蹈呈现,故称舞雩。
C.师襄子,即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加“子”以表尊重。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后世读书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中的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达到大治,展现了他作为军事家的气魄。
B.冉有和公西华看到子路被老师“哂”,担心坦言志向也会招致老师的批评,故而谦虚低调,不敢言大志,只敢述小志。
C.【甲】文中曾皙鼓瑟,【乙】文中孔子学琴,反映了儒家对音乐的重视,孔子将礼乐并重,认为音乐能促进人格的养成。
D.两篇选文中,孔子一为人师一为弟子,为人师时循循善诱,为弟子时精益求精,司马迁敬仰不已,尊其为至高至上的圣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处的句子。
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⑵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2022-04-23更新 | 4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B.罔,本义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学而不思则罔”的“罔”即此意。
C.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D.老莱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就像是一条龙,自己不能了解他,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2023-08-18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