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60 题号:55993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遣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吏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刑狱之事及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C.铨选,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考核人员的才能、资历等,授以适当官职。
D.倭贼,亦称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我国沿海地区侵扰劫掠的日本强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鲁不花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又延请儒士做老师来教授后辈。
B.月鲁不花有爱民之心。他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谏止了此事,获得百姓的爱戴;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方便了百姓。
C.月鲁不花勇于为国效力。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他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下拜投降。
D.月鲁不花坚贞不屈。他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贼人令他下拜,他誓死不降,终被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
2016-11-18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牲口马驼牛羊数十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乙酉春,复朝行在所。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遣撒寒追及于紫荆关,斩之。丙戌夏,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日十投下,孛鲁居其首。宋将李全陷益都,执元帅张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夏四月,城中食尽,全降,诸将皆曰:“全势穷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诛,后必为患。”孛鲁曰:“不然,诛一人易耳,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杀之不足以立威,徒失民望。”表闻,孛鲁便宜处之。乃以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田世荣副之,郡县闻风款附,山东悉平。时滕州尚为金守,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孛鲁曰:“主上亲督大军,平定西域数年,未闻当暑不战,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进兵.金兵出战,败之,斩三千余级,其余老幼开门出降。九月,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及还,赐馆人银数百两。闻太祖崩,趋赴北庭,哀毁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诏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


【注】①遘:通“构”。构成,造成。

(节选自《元史·孛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B.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C.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丁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D.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于和十地支。
B.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C.诏在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D.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孛鲁奉诏讨伐,扫除威胁。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心存不轨,孛鲁受太祖密诏前去征讨;攻克银州,俘虏了监府塔海,大获全胜。
B.孛鲁熟悉情势,稳定大局。他上表启奏皇上,保全降将李全,既树立了元军的威望,又安抚了民心,最终其他郡县相继归附,山东得以平定。
C.孛鲁富有主见,做事果断。在攻打滕州时,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孛鲁以皇上平定西域为例进行反驳,并果断进兵,大败金军,攻克滕州。
D.孛鲁忠君为国,尽享哀荣。听闻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庭,由于哀痛过度而伤身成疾;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等,并被赠予褒扬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
(2)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躁践溺死不可胜计。
2018-03-21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B.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C.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D.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屠,亦作浮图,有二种不同解释:一同佛陀,指佛教徒;二指,佛塔,文中指佛教徒。
B.理问,元代设置行中书省所属机构叫理问所,掌管勘核刑名案件。理问所设理问、副理问、知事、提控案牍若干官员。明清沿置,属布政司。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士死叫“不禄”。
D.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以妖术惑众之人。
C.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⑵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2019-04-13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