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7 题号:56113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①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②。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鲜于子骏,即鲜于侁;范尧夫,即范纯仁,范仲淹次子;彝叟,即范纯礼,为范仲淹第三子,范尧夫之弟。三人与司马光皆有交谊。②阕:终,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写春雨,时当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 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 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最后两句用“玉壶冰”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质,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2.诗歌的景物描写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司马光(1019-108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小饮

司马光

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

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

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和朋友月下饮酒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语言诙谐幽默。
B.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人心中充满了愉悦。
C.诗人观察细腻,运用了视觉、触觉和听觉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尾联照应上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时间的推移,突出宾主宴饮的陶醉。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5-31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释】文翁,西汉景帝时任蜀郡太守,曾在成都设立学校,入学得免徭役; 孟获,三国时,南中叛乱首领,诸葛亮“七擒七纵”之。
1.本诗颔联引人文翁、孟获两个典故,以下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赞赏文翁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和谐民族关系,遗憾诸葛亮虽恩威并施,却未遑顾及教化。
B.勉励张寺承效仿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大力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将教化施于“孟获之辈”。
C.无论是文翁的教化治理,还是诸葛亮“七擒七纵”,都赶不上大宋王朝对西南边疆的治理。
D.赞赏文翁兴办教育,传播文化,和谐民族关系和蜀相诸高亮恩威并施,“七擒七纵”之策。
E.表达强化西南边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方面的联系,重视边疆文化提升与民族和谐的观点。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的含意。
2018-05-14更新 | 1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诗人与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翌日早上,将此诗呈送给子骏等三人。
B.首联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的意思。时当暮春,连绵春雨方停,作者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C.颈联两句运用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D.司马光曾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此诗明洁清远的意境,正是这种人生境界的最好写照。
2.诗歌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18-07-25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