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刘基(1311-13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5645018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

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③。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①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此词是其早期作品。②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作有《登楼赋》。③天杪:犹天际。

1.本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刘基(1311-1375)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日作

【明】刘基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注释】①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明朝开国功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颔联借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典故,点明作诗的季节,与标题“立冬日作”相照应。
B.刘诗颔联、颈联说理:时令、气候的规律不是神或人的意志能改变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C.陆诗用词精练、巧妙,“才”“仅”“寸”“铢”四字就将诗人居所狭小、物资匮乏的困窘、贫寒之境展现出来。
D.与陆诗中冬日的严寒相比,刘诗中的冬日则温暖异常,“虾蟆蛱蝶”在草丛中鸣叫,侧面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2.两首诗虽均为“立冬日”所作,但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3-07-30更新 | 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1.对本诗围绕“大雨”描写的景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雨前后自然景象的不同。
B.全诗质朴平淡地描写了春天一场急雨所带来的自然景象。
C.前两句描述大雨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
D.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草色更青,池塘涨水,蛙声一片。
2.阅读本诗,对可能产生的启示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风雨和打击虽然猛烈,但维持时间绝不会长。
B.自然界和人生风雨随时可能发生,让人无处逃避。
C.人生也有风雨挫折,应勇敢面对,难关终将过去。
D.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挫折,只有等待,不用作为。
2020-07-28更新 | 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戍

(明)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①古戍,古老的戍楼。②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战事频发时期,战地烽火连连,胡笳声不断响起的雄浑悲壮的景象。
B.颔联中“犹虎豹”“未桑麻”运用了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将九州比作虎豹,用桑麻借指农事。
C.颈联实写寥落之景,天空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
D.尾联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烽火烧尽,仍有花开,化用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意味深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6-05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