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5684113
阅读《鸿门宴》中的片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感谢) 其意常在沛公, 大王来何(品德,品行)
C.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亡去不义(逃跑)
D.我至军中(估计) 不胜杯杓,孰与君少长
2.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3.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
A.玉玦是半圆形的佩玉。“玦”与“决”同音。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材料三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以上材料均选自《史记》)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B.吏民                                籍:登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D.可以霸                            都:定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入关后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也是他后来能打败项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刘邦相信项羽最终会理解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项羽入关做的准备,所以亲赴鸿门宴。
C.对关中的重视程度,体现战略眼光,项羽轻易就放弃关中,这点上他远远不如刘邦。
D.对比百姓“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反应,项羽入关后的烧杀抢掠必会招致百姓失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05-15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在紧急关头外出军门见樊哙,说明项羽对鸿门宴这样的军机大事防守不甚严密,否则张良怎么能够“至军门”。
B.项庄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由于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账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2022-01-08更新 | 2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夏,齐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会齐侯夹谷,以会遇之礼相见。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孔子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丘得其为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B.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C.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D.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包括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
B.司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为六卿之一,大司寇与司空品级相同。
C.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优倡,古代本有区别,倡指乐人,优指伎人,后常并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醉心学乐,不肯浅尝辄止。孔子听到《韶》乐,醉心学习,三月不知肉味;学习鼓琴,十日不进食,由习曲、得数、得志、得为人不断提高要求。
B.孔子将受封赏,后受晏婴批评。景公要把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用儒者改造齐国习俗,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齐景公便不再问关于礼的事。
C.孔子久不得志,后得鲁国重用。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后来效力鲁定公,不久后他的做法受到别人推崇。
D.孔子尊奉周礼,排斥夷狄之道。齐国演奏四方舞乐,孔子挥举长袖请官员下令撤走;面对艺人侏儒演戏调笑,孔子斥责他们蛊惑诸侯,罪该诛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摄相事,曰:“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2)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2021-11-03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