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姜夔(1155-122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570718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梅令

姜夔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


【注】作者自序说:此词写于客居朋友范成大家,当时“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范成大因病“畏寒不出”。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暗示词写的是白梅,“令”表示短的词调。
B.两个“疏疏”叠音字,写雪片稀疏飘落的景致,切合初春下小雪时的特点。
C.一个“锁”字,写出春寒的料峭,使“旧家亭馆”门窗紧闭的情景。
D.上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凌寒之梅报春的喜悦和远传的幽香。
E.“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运用比拟手法,想象奇特,读起来情趣益然。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愿望与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姜夔(1155-1221)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东日暮云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2.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21-11-01更新 | 6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帝王或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2017-08-31更新 | 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台 【注】

南宋·姜夔

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

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

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

   

南宋·赵崇嶓

汉地文书密,胡天岁月深。

但高苏武节,不察李陵心。

过雁西风急,荒台朔气沉。

同生不同恨,万里一霑襟。


【注】李陵台:相传李陵不能归汉,高筑望乡台以寄相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诗最后两句 “望望”“时时”两个叠词,音韵优美,塑造了李陵登高望远、心怀故土的形象。
B.赵诗“密”“深”二字对仗工整,点明了胡汉两地音讯频繁,但苏、李二人仍然滞留胡地不得归。
C.赵诗末句的“一”字用语精当,“一”是“一下子”的意思,写出了情感的喷涌而出,不可遏止。
D.这两首诗都涉及汉时旧事, 在抒情方式上,都采用了借景抒情。但赵诗除了抒情,还有议论。
2.两首诗在李陵身上寄托了复杂的情感,请比较其异同。
2022-01-23更新 | 5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