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5734677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军士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有犒劳的意思。
B.如厕:上厕所。如,往。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陛下的""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劝说刘邦,但刘邦仍然卧而不起,精神不振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西入秦。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二十余年,竞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后,始皇没,二世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重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李斯上书言赵高之短曰: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二世乃私告赵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所为。于是二世曰:以李斯属郎中令。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岂不乱哉!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赍:赠送、送给
B.臣故曰                                               殆:危亡、危险
C.且二世之岂不乱哉                           治:治理、治国
D.人皆以斯极忠而五刑死                    被:遭受、蒙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西入秦                                               度我至军中,公
B.李斯上书言赵高之短                           之以饥馑
C.仰天叹曰                                        夜缒
D.斯之功与周、召列矣                           臣死不避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B.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C.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D.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具有敏锐的眼光,他预知到在六国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来到秦国,秦始皇重用他,听从他的建议广纳贤士。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寿诞,李斯可谓是煊赫一时。
C.李斯被捕入狱后,借历数夏桀、商纣、吴王夫差杀死忠臣的所作所为来控诉秦二世的暴虐无道,可以看出他后悔不已。
D.世人都认为李斯对秦可谓忠心耿耿,但司马迁认为李斯受重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弥补皇帝过失,导致身败名裂,实为不忠。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2023-06-15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软?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凝滞物/李氏子蟠,不拘时,学于余
B.人又谁能以身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然则一羽不举,为不用力焉
C.作《怀沙》之赋/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遂自投汨罗死/不赂者赂者丧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的渔父可能是位隐士,也可能是屈原作品中虚拟的人物,类似于《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
B.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我独清”“独醒”。
C.第二轮对话,以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指出屈原正道直行的人生选择,凸显其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
D.选段既是屈原自述其志,又是太史公借转述以表达对屈原投江自沉行为的不赞同。
2022-03-11更新 | 1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报任安书》)

[乙]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流多谤议        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B.通其狂感        通:通过
C.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和容貌
D.可以濯吾        缨:系帽的带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见放                         通其狂惑
B.负下未易居                  从俗浮沉
C.累百世,垢弥甚尔        万被戮,岂有悔哉
D.渔父莞尔                  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3.选出对两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被赋予一种文化内涵。作为道家思想的传承者,他是纵情山水、超世旷达的隐逸思想和人格的象征。
B.《渔父》一文通过将屈原与渔父进行对比,突出了屈原的高洁美好品质。
C.在《报任安书》一文中我们看到,司马迁身受“腐刑”,深以为辱,但他依然愤而著书,成就《史记》。
D.余秋雨曾说,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但不可否认,屈原的“纵身一跳”相较于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更能表现文人节气。
4.用“/”给下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

每念李六丈之死,使人不复有处世意。复一览其诗,为涕下也。黄州风物可乐供家之物亦易致所居江上俯临断岸几席之下风涛掀天。对岸即武昌诸山,时时扁舟独往,若子野北行,能迂路一两程,即可相见也。

(苏轼《答吴子野》)


黄州风物可乐供家之物亦易致所居江上俯临断岸几席之下风涛掀天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020-12-05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