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5736560
阅读下列文言文并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集英殿   对:回答
B.吾深于此    恨:遗憾
C.吾不能父母  捍:守护
D.之退    麾:旗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事二姓                                           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B.在君乎                                   善者而从之。
C.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险衅,夙遭闵凶
D.吾深恨此                                   星火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B.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C.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D.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
4.下列对原文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丁父忧”,是指不久遭遇父亲离世,离职居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B.“除知临安府”中“除”指授予官职的意思,古代授予官职的用语还有“拜”“授”等,表升官一般用“迁”“擢”,表贬官一般用“左迁”“谪”“黜”等。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捕。在北方呆了三年,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皇帝和群臣都不愿杀他,但他决意从容赴死,年仅47岁。
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知识点】 脱脱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表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弃疾斩其首归报,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 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止拨属[A] 密院[B] 专听[C] 帅臣[D] 节制[E] 调度[F] 庶使[G] 夷獠知[H] 有军威[I]望风慑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字,也叫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游”在这里的意思是交游、交往,与“故国神游”中“游”意思不同。
C.“慷慨”,文中指胸怀大志,充满正气,与“慷慨赴义”中的“慷慨”相同。
D.长短句,宋以后成为词的别称,辛弃疾一向擅长写词,与苏轼合称“苏辛”。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成长于金人入侵的战火之中,他胆识过人,曾经追杀叛逃的义端和尚,耿京认为他是壮士。
B.辛弃疾被宋高宗召见,他论述南北形势,用历史劝说皇帝,但因为当时虞允文擅权,建议未被采纳。
C.辛弃疾在湖南任职时,建议设立飞虎军以平息当地獠人骚扰,尽管遇到阻挠,他最终还是完成任务。
D.辛弃疾不仅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坛上更是以擅长写豪放词而著称,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2)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5.辛弃疾是怎样成功创建飞虎军的?请简要说明。
2023-10-28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挺,字仲烈,以门功补官。高宗问西边形势、兵力与战守之宜,挺占对称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候,赐金带。绍兴三十一年,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援,转战竟日。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彦亦惧力不敌。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璘亦引嫌,并匿其功。明年,挺被檄.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金左都监空平凉之众以援合喜孛堇,又遣精兵数万自凤翔来会。仲驻军六盘,挺独趋瓦亭,身冒矢石.,众从之。金人舍骑操短兵奋斗,挺遣别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挺每燕见从容,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帝颇嘉纳。光宗即位,御笔奖劳。而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器械弗缮,挺节冗费,屯工徒,悉创为之。御军虽严,而能时其缓急,士以不困。郡东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绍熙二年,水暴发入城。挺既振被水者,复增筑长堤,民赖以安。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拊循将士,人人有恩。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辄降答之。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岁时问劳不绝,被遇尤深厚。光宗赐内府珍奇,以示殊礼。论曰: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

(节选自《宋史·吴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B.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C.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D.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即檄文,古代朝廷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矢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箭和垒石。
C.勋阀,指勋门,即古代社会里对朝廷有功勋的大家族。
D.部曲,本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中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挺勇而有谋。在南市城,他率领背嵬军骑兵将旗帜换成黄旗绕到敌人背后,大败敌军;论说两淮地区军事,认为应当选择有利地形重兵把守,颇得皇上赞赏。
B.吴挺抚爱百姓。绍熙二年,谷水暴涨流入城内,吴挺救济遭遇水灾的百姓,又增筑了长堤,百姓赖此得以安宁。
C.吴挺出身显贵,却能礼贤下士。他即使遇到地位低的小官,也不敢怠慢轻视;抚恤士卒,人人得到他的恩泽。
D.吴挺深得光宗皇帝宠信。光宗曾说吴挺是难得的人才,对吴挺慰问不断,恩遇有加,赐给他内官的珍奇宝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
(2)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
2018-06-08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乡县产茶。使者韩球将增赋以市宠,园户避苛敛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迄不增。再通判遂宁府。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秦桧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秘书郎,为《文思箴》以献。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迁起居郎。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知饶州,兴学宫。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狃志,独文若忧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曰:“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诏百官廷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文若寻面对,上问曰:“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曰:“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数日,缓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驾还,迁中书舍人。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所,省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文若执政为民。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唐文若进谏有方。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谏;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唐文若富有谋略。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唐文若坚持举贤。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遂列奏上之,不报。
2019-01-16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