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黄庭坚(1045-110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576540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云,明月逐人归。


【注】拂金徽,指弹琴。
1.上阕开头的“春入武陵溪”一句有什么作用?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

黄庭坚

平王①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②歌舞、瓮中天。

当涂舣棹蒹葭外,赖有宾朋在。此身无路入修门③,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

【注】①平王:指宋徽宗,喜爱闲适生活。②醯鸡:蠓,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③修门:语出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是指楚国郢都的城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中的“鸥鹭”与黄庭坚《登快阁》“此心吾与白鸥盟”中的“白鸥”意象内涵相同。
B.黄庭坚写词以杜甫为宗,其中“江南江北水云连”与杜甫《客至》中的“舍南舍北皆春水”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C.“当涂舣棹蒹葭外”既点明地点,呼应了词题,又照应了上阕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D.“此身无路入修门”句化用屈原《招魂》典故,劝慰友人要安于清贫,持操自守。
2.本词塑造了一位心境矛盾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2024-04-08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

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紫参可掘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敦: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祐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河东,今山西西南部。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照应题目,顾子敦做掌管图书等工作多年后,终于出任地方要职。
B.紫参非生活必需品,对百姓影响小,诗人认为可采掘它满足朝廷进贡要求。
C.第六句诗人叮嘱友人用外交手段解决边患,以避免“临边”的处境,主张反对战争。
D.作为送别诗,本诗充满离别时的愁绪,极致渲染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情。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治民主张?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3-02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遭贬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亲送至贬所。元明,黄大临的字。②三声清泪,出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③脊令,鸟名,喻指兄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答”一词表明黄大临先已写一首诗赠予诗人,故而诗人创作此诗以唱和兄长。
B.首联叙兄长万里相送而离别之事,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兄长离去让诗人伤心落泪。
C.诗人有远大的“攀天梦”,也有与兄长“对榻凉”的愿望,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
D.“脊令”相并,“鸿雁”飞散,诗人借此喻指兄弟二人患难与共而又天各一方的境况。
2.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3-07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