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58600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孙之獬、阮大铖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B.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C.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D.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给事中,官名。明代负责监察六部的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拥
有封驳皇帝诏旨之权。
B.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庄烈,明思宗朱由检的谥号,后世称之为崇祯帝。这些称呼中,崇祯是年号,思宗是庙号,庄烈是谥号。
D.帑,指古代收藏钱财的府库,也指代府库收藏的钱财。皇帝的私财称为内帑,国库的钱财称为国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鸿训正直敢言。他在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时,因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而遭执政者嫉恨,被外放出京。
B.刘鸿训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议罪并贬谪到了代州。
C.刘鸿训秉公持正。被召回朝后,他敢于公道行事,主持惩处魏忠贤的余党,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围攻。
D.刘鸿训应对敏捷。他认为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造成的,请求皇帝不要频繁地更换官吏,应指定专人完成任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
⑵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
【知识点】 张廷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2020-04-11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宜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妄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既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旦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
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
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多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
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被朝廷采纳。
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
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
(2)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
5.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
2022-11-16更新 | 2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尺寸地。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视。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寻进左侍郎。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御史彭程以论皇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内官王明、苗通、高永杀人,减死谴戍。昌国公张峦建坟逾制,役军至数万。畿内民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辄免徭役,致见户不支,流亡日众。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 ,乃命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B.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C.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D.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即锦衣卫,明代开始设立的军政特务机构,清朝统治者效仿设立,亦称锦衣卫。
B.言官,即监官和谏官,并称台谏,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C.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明代卫所兵制也设置了百户所。
D.徭役,始于先秦《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他接受皇帝的命令,与季琮审查没收民田一案,陈述事实,反对权贵与百姓争夺尺寸之地。
B.彭韶临危受命,体贴民情。他在陈辅攻陷府城大肆抢掠时,接受朝廷巡视任务,一举歼灭盗贼,他同情商人,为之减负;怜悯灶户的苦楚,为之上书等。
C.彭韶极力上疏,直言劝谏。他也极力陈述光禄寺供品过度浪费、百姓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等事,皇帝却对此不理不睬。
D.彭韶不徇私情,为人所恶。他在刑部任职,秉持节操,与王恕、何乔新并称三大老,被贵戚等权贵排挤,不能施行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2) 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2018-10-13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