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59258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③后刺史杨雍即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④及帝,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有删改)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勋可因此报                       隙:怨仇
B.后刺史杨雍即表勋汉阳太守       领:领导
C.贤所以报国也                           简:推举
D.而欲人之口乎                           杜:封堵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4.根据文章第③段,概括盖勋“甚见亲信”的原因。(不超过40个字)
【知识点】 范晔(398-445)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诏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B.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C.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D.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传,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在本文中指的是典籍,著作。
B.永平五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汉文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手。
D.鸣鼓,作战时敲响军鼓,用来调整士兵的步伐,保持队列的整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是扶风平陵人,有口才,有品德,理想远大,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B.班超能够在贫困中不忘自己心中的理想,一直以傅介子和张骞为自己的榜样,想要扬威异域,可称得上是不坠青云之志。这种可贵的坚持,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C.班超能够见微知著,通过鄯善国王待客的态度变化提前预知敌人的到来。在这紧急关头,班超以恩义感化胡人侍者,得到了确切的情报,真是智谋超群。
D.班超行事果决,面对战机,主动出击。利用火攻乱敌军心,并能身先士卒,手刃敌人。这种英勇的行为,为当时东汉明帝所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2022-01-01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轻。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皆贱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伦悉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不修威仪,亦以此轻 见:看。
D.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C.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2018-10-19更新 | 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徒汤之孙。父成,五官中郎将,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及卓将兵至骑都尉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顷之,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绍曰:“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恐众议未安。卓案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初平元年,绍遂以渤海起兵,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董卓闻绍起山东,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及军还,或谓田丰曰:“君必见重。丰曰:“公貌宽而内忌,不亮吾忠,而吾数以至言迕之。若胜而喜,必能赦我,战败而怨,内忌将发。若军出有利,当蒙全耳,今既败矣,吾不望生。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冀州城邑多畔,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夏,薨。

(节选自《后汉书·袁绍传》)


【注】①董侯:汉献帝刘协早年得董太后抚养,时称“董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及卓将兵至/骑都尉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B.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及卓将兵至/骑都尉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C.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及卓将兵至/骑都尉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D.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及卓将兵至/骑都尉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指父母的丧事,遭逢父母丧事称为丁忧或丁艰,此时官员要辞官为父母守制六个月。
B.辎,指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軿指四面有帷幔的车子,柴毂泛指贱者所乘之车。
C.校尉,是武官官职,文中”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
D.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文中指正妻所生的孩子,文中的”庶”指非嫡配所生的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出身官家,家世显赫。他的祖父在朝廷担任司徒一职,父亲袁成任五官中郎将,袁绍家数代担任台司。
B.袁绍孝敬父母,恪守礼制。袁绍在母亲去世后辞去濮阳长一职,为母亲守满丧礼;后父亲去世,又为父亲守丧。
C.袁绍先前平等待人,仁爱诚心。袁绍降低身份,诚心结交士人,对于归附自己的士人,无论身份贵贱,他都平等对待。
D.袁绍兴兵讨贼,受人拥戴。董卓独断专权,袁绍率领部将从渤海起兵征讨,州郡也纷纷打着袁氏名号蜂拥而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2)董卓闻绍起山东,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
2022-05-08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