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59367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C.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可以年号称之。
B.抚辑,亦作“抚缉”,为安抚辑和之意。文中指官员到地方安抚灾民的行为。
C.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赋税。
B.魏源颇有作为,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C.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D.魏源断案平缓,崇尚宽和。在刑部任职时,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奏请停止,得到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知识点】 张廷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颍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B.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2021-07-11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
B.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
C.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
D.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一天的结束。
D.“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给事中时敏半夜想进城躲避流贼,罗彦拒绝打开城门救援。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有不同意见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2020-09-27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善耶?吾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甚于宪。”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有删改)

材料二: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有鲲鹏之志,而不耻下问,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谁可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去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B.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C.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D.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行相君矣”与“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行”字含义相同。
B.“此褊浅殆甚于宪”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C.“寡人将谁属国”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D.“其谁可而为之”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一心为公,不徇私情。他与李善长有怨,却能给予其公正的评价;与杨宪交好,也能理性评论其才器;对自己,也能直言己短。
B.管仲用心荐人,克己奉公不因与鲍叔牙交好而举荐他,能够客观地评价隰朋的才能,并于临终前向桓公极力举荐隰朋为相。
C.祁黄羊不顾个人恩怨,唯贤是举。解狐虽是他的仇人,但他认为解狐有才能,所以就不顾及自己的仇怨,仍举荐他担任南阳令。
D.祁黄羊大公无私,以国家为重。祁午是他的儿子,但他认为祁午适合担任军尉,所以就不考虑由此可能产生的误解,仍推举他做军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隰朋之为人也,有鲲鹏之志,而不耻下问,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2023-05-24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