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54 题号:600025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B.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C.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D.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士是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也可以指有力量的勇士。
B.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
C.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
B.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人认不出他。
C.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因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而饶恕了他。
D.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
4.请翻译下列句子。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B.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C.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D.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玉玦,是玉器的一种,常被用作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
B.在古文中,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至于其他水流,则以“水”来命名,如我们现在所言的洛河,在古代被称为洛水。
C.《三字经》中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鸭、豕等六种人们饲养的的家禽家畜。豕与彘指的都是猪。
D.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3.根据上文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项羽一听到刘邦刚到鸿门的言辞,马上就坦白是曹无伤的谗言使两人有了嫌隙,这是由于他对刘邦身边的猛将樊哙有所忌惮。
B.在鸿门宴上,项羽坐在东边的位置。由于东边是日出的方向,所以这个位置往往是宴会的主人或者尊者长者的专属位置。
C.张良见事态紧急,于是命令樊哙进入。樊哙进入后说项羽“欲诛有功之人”的做法是秦朝暴政的延续,这使项羽极为不满。
D.范增明白项羽性格中的不足,同时也明白刘邦若不死,日后必定成为项羽的强劲竞争对手,于是要求项庄借机杀掉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18-07-26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 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窈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毀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 这次,等到就坐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檀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揎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是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宜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表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 “正宫”也就 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 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 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林。
D.—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2018-04-15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敢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


[注]①清室:也作“请室”,专门囚禁官吏的监狱。②槛车:囚车。③代:汉初封国名。④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⑤乘传(chéng   chuán):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⑥贲、育:指孟贲(bēn)、夏育,古代著名的武士、勇士。⑦许由:又称洗耳翁。传说尧打算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往箕山,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B.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C.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D.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病逝后,谥号为孝文皇帝,庙号为高祖。
B.侯,一种爵位名称。爵位或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崩: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死,在古汉语里也是有等级的,不同职级有不同称谓,《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庶人死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为人敢言直谏,强调等级名分和“礼”的规范,他对绛侯骄矜无礼的行为就感到不满并向孝文帝提出了谏言,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
C.淮南王是孝文帝的弟弟,他待人处世十分骄横。后来因为谋反的事牵连到淮南王,孝文帝贬谪他到蜀地,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
D.孝文帝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患病,三年的时间,凡汤药不是他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深具孝心。袁盎认为孝文帝的孝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2)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018-04-09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