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60394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C.作者想象一叶小舟在眼前的江面上飘逝,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D.“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E.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上下片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慈湖夹阻风(五首)       苏轼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释]①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阻风,为风所阻。②并,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2.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2020-06-09更新 | 4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①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②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③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
B.颔联写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知鱼美”“觉笋香”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和嗅觉形象,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C.颈联写诗人身为“逐客”,在此作了闲散的“员外”,但诗人并未鸣冤叫屈、叹老嗟卑,此处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D.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身为“员外”却对政事毫无补益,还要耗费朝廷的官俸,领取“压酒囊”,实在是惭愧。
2.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本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2-06-04更新 | 1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题,与内容有关。
B.“故垒”的意思是旧城墙。“人道”意思是“人们(都)说”。
C.“遥想”是一个总领词,所领的范围直至“早生华发”一句。
D.“酹江月”意思是以酒祭奠江水中那一轮永恒不变的月亮。
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奔腾的江水联想时光的流逝,慨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都已随时光流逝而消失。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是“江山如画”的写照,与豪杰的丰功伟业匹配。
C.作者在赤壁所“怀”之“古”,内容丰富,涉及周瑜、小乔以及诸葛亮等众多英雄人物。
D.本词名为“怀古”,实则“伤今”,对自己“早生华发”的悲催命运流露出无奈与慨叹。
3.“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是作者说应笑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和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5.词中“惊涛岸”,有版本作“惊涛岸”。你认为哪一版本好?写出理由。
2022-11-19更新 | 3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